7月20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卡庆措盐湖。数百年前约有50多家盐帮驻扎在此,因交通条件落后,他们将采集的自然盐装入羊毛编织的袋子,通过羊背驮运,送到阿里普兰、日喀则、印度、尼泊尔等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商人进行交易,换回青稞、砖茶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久而久之,他们开辟了一条远负盛名的“盐羊古道”。当地这种羊背驮盐的习俗被收入了第五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中新社记者抵达这个依盐湖而居的乡村,探访这条古道的变迁史。中新社记者 赵延 摄
7月20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的村民在卡庆措盐湖手工采集好的盐。数百年前约有50多家盐帮驻扎在此,因交通条件落后,他们将采集的自然盐装入羊毛编织的袋子,通过羊背驮运,送到阿里普兰、日喀则、印度、尼泊尔等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商人进行交易,换回青稞、砖茶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久而久之,他们开辟了一条远负盛名的“盐羊古道”。当地这种羊背驮盐的习俗被收入了第五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中新社记者抵达这个依盐湖而居的乡村,探访这条古道的变迁史。中新社记者 赵延 摄
7月20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的村民在卡庆措盐湖手工采盐。数百年前约有50多家盐帮驻扎在此,因交通条件落后,他们将采集的自然盐装入羊毛编织的袋子,通过羊背驮运,送到阿里普兰、日喀则、印度、尼泊尔等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商人进行交易,换回青稞、砖茶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久而久之,他们开辟了一条远负盛名的“盐羊古道”。当地这种羊背驮盐的习俗被收入了第五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中新社记者抵达这个依盐湖而居的乡村,探访这条古道的变迁史。中新社记者 赵延 摄
7月20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的村民在卡庆措盐湖手工采盐。数百年前约有50多家盐帮驻扎在此,因交通条件落后,他们将采集的自然盐装入羊毛编织的袋子,通过羊背驮运,送到阿里普兰、日喀则、印度、尼泊尔等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商人进行交易,换回青稞、砖茶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久而久之,他们开辟了一条远负盛名的“盐羊古道”。当地这种羊背驮盐的习俗被收入了第五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日,中新社记者抵达这个依盐湖而居的乡村,探访这条古道的变迁史。中新社记者 赵延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