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煤矿工人的“绿色”转身——采煤沉陷区变身万亩生态园背后的故事

2018-07-19 16:11:04许雄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周冬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太原7月19日电(记者 许雄) 矿工变“绿色卫士”,矸石山变青山。在山西盂县,一群因资源枯竭、矿井转型而转岗的工人,用六年时间,将采矿形成的一万多亩沉陷区建设成了游人向往的生态园。

侯吉权是他们中的一员。“咱们这儿1952年建矿,一挖就是半个多世纪,结果把附近都挖成了沉陷区。”侯吉权说。

侯吉权现任盂县石店煤矿旗下山西金地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生态园的建设。此前他在石店煤矿下属的焦化厂工作多年,还下过矿井。

“过去咱这儿产焦煤,为了拉长产业链,还建立了焦化厂、金属镁厂等工厂,污染挺厉害。”石店煤矿党委书记赵建铭介绍,“后来焦煤挖完了,地下只剩了点动力煤,外购焦煤成本太高,矿办工厂运行不下去相继停产,1200多名工人没有了依靠。”

侯吉权回忆,那时放长假,一个月只能发600元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而矿井周边,留下的是采煤沉陷形成的一道道“大地伤疤”。“裂缝大的有一米宽、几十米长,口子两边与地面的高差有一米。”

矿领导找到侯吉权,希望他能带领部分工人外出承揽绿化工程。“过去咱是破坏环境的,现在就去保护环境吧。”侯吉权带着工人们开始上山种树。

“山都是矸石山,只能先挖坑、填上土,才能种活树。”侯吉权说,为了赶上春季下苗,必须冬季抢挖,挖好坑后还要一担担往山上挑土,穿着棉袄棉裤的工人们常常浑身湿透。很多工人想不通,“咱明明是产业工人,咋成开荒的了?”

工人们很快拿到了第一笔转岗红利。“工资发下来,一个月挣了3000多元,比过去工资高一倍,大家的怨气散了。”侯吉权说。

2012年,矿上下决心要把附近八个村的采煤沉陷区建设成绿色生态园区,侯吉权带着积累了经验的工人们回来了。他们填实沉陷区,重新把生机赋予了这片土地。目前已建成一万亩苗圃、两百亩蔬菜基地、两千亩采摘区,两百亩花海和上百亩面积的人工湖正在紧张施工中。

“现在附近小气候显著改善,原来的矸石山、沉陷区变成满眼葱绿的生态旅游区。仅去年国庆节和今年春节开展两次大型活动就吸引游客40余万人,创收800多万元,这还没统计平时的散客,也没计算园内养殖产业每年千万元的收入。”生态园办公室主任朱越说,现在这1200多名工人全部实现了“绿色转身”。

“长远来看,种树一定比挖煤挣钱。”赵建铭态度坚定。侯吉权也算了一笔账,“按掘进面8.4平方米计算,每向前掘进一米,挖的煤价值4700元左右;这个平面面积在地上种树,可以种8棵小树苗,成本每棵10元,2012年种下到现在价值近2400元了,并且还可以循环种。虽然年头长的苗要进行移栽,但这笔账怎么算也是划算的。”

这些年,侯吉权的队伍每建成一片区域就留下一部分人维护,人数从最初的7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180多人。“我们的人数少了,山却绿了。现在我们是这13500亩绿色的守护者。”侯吉权说。

据赵建铭介绍,初尝“绿水青山”甜头的他们最近还计划引进外部投资,进一步发展开拓“生态家园”。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