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表述吹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号角,确定了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总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的: 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两个共同”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个比喻出自新疆,因新疆盛产石榴,而石榴又以多室多籽、籽籽相抱为特点,所以新疆人常以石榴比喻团结。这个比喻曾于2009年10月出现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语出新疆霍城县的一位哈萨克族老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就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2014年3月,它再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报道说,一位喀什的维吾尔族干部在微信群里表示:“昆明火车站事件,让我们心痛、让我们愤恨。新疆各族人民同样勤劳善良、热爱生活,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这段话在各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石榴的比喻也广泛传播开来。 石榴之喻比其他比喻更强调凝聚性、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有力地传达出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民族关系的美好期望。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石榴籽之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石榴籽与石榴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有机实体,各民族不能脱离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正如石榴籽必须存在于石榴体内一样。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法: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交往交流交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交往是基础、交流是深化、交融是目标。交融不是融合,而是包容特殊的一般、尊重多元的一体。“交往交流交融”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族政策,点明了目前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加强政治认同,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政治认同相比,更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任务的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的、目标、方法等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尝试。伴随着这些尝试,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党的民族工作由此揭开了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 |
相关阅读:
- [ 06-18]“黑龙江流域多民族剪纸贴画作品巡展”在厦展出
- [ 06-18]宗教与社会心态暨新时代福建民族宗教工作坊开幕
- [ 06-15]尤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 [ 06-12]国家民委领导到漳浦县调研民族乡村发展工作
- [ 06-11]建阳区漳墩民族中学开展食物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