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娱乐>音乐> 正文

发现传统并非摒弃创造 做好传统音乐传承教育

2018-06-13 16:32:56赵碧清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段马水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赵碧清)传统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是民族一脉相承的情感,展示的是文化的气韵与风采,纪录的是民族的喜怒哀乐与悲欢,寄托的是万千民众的绵绵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无尽梦幻。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谢嘉幸说,“中国的传统音乐,就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没有受到外来所影响的这些音乐,我们把它叫做传统音乐或者民族民间音乐、或者原生态音乐。从表演形式上来讲,它包含了五大类,民歌,戏曲,说唱,民间器乐,民间歌舞;从功能上划分,它包含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

谢嘉幸说,“不管什么专业,作为中国的音乐家,传统音乐是我们的根,没有这个根,我们的音乐就没有为中国的音乐文化服务。” 中国戏曲属于音乐戏剧的范畴,表演形式多样,但无论“唱念做打”哪一种,都是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的。

曾几何时,传统音乐,这份中华民族文化给全人类的最珍贵馈赠,由于历史及种种原因,曾一度淡出大众的视野,以至传承不畅,部分甚濒临失传。民族音乐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继承好传统音乐文化,重新发现传统音乐魅力,让其再次融入当代生活,焕发出时代的光辉,迫在眉睫。

对此谢嘉幸认为,“复根”之首,先要“寻根”;“开河”之首,先要“溯源”。没有对传统的再“发现”,又遑论“继承”;没有“继承”,哪来的“创造”?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寻根溯源”的一点一滴做起。“发现传统”并非摒弃创造,“发现传统”更需放开眼界。

幸运的是,我国仍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使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得以传承,他们付出巨大努力和辛劳,守住了传统,守住了我们神圣的精神家园。

谢嘉幸认为,做好传统音乐传承,应该从教育渠道入手。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音乐院校都只进行艺术音乐的教学,除了部分民族器乐以外,许多传统音乐都还只是音乐院校的研究对象,却没有成为传承的对象。众多民族民间乐种,尤其是很多非遗项目,我国的音乐院校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传承。传统音乐中,目前保留比较好的是戏曲,进入教育渠道的民族器乐也充满活力,这说明院校可以做好这件事情,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传承人如何培养,如何确保传统音乐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传承等等。

谢嘉幸说,“我觉得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种是可以的,但你不能取代老的品种,如果取代了就不存在百花齐放了,也可以产生混搭,但是这前提是不能把传统味儿给去掉。”

“传承文化,莫善于乐。”谢嘉幸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美育,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的音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是有特定的含义;立于礼,就是懂得这个社会的习俗;成于乐,人格的完善是在乐当中完善。所以在中国的教育当中音乐是非常重要。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