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人民日报: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

2018-06-04 11:33:56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周冬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让人充分感受到党中央对有担当、有作为干部的厚爱与期待。把好“方向盘”、用好“指挥棒”,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严管和厚爱都落实到位,才能让干部干得开心、拼得安心。这组系列评论,将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

——编 者

把严管和厚爱都落实到位

——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①

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关心与厚爱同样不可或缺。

在其位者有担当,这是我们对干部履职的基本要求。我们评价干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有没有“宽肩膀”“硬肩膀”,有没有强烈的担当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是硬杠杠。近年来,领导干部问责制日益完善,对干部履职尽责的约束和管理越来越严格,大家普遍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的要求更实了。在某种意义上讲,“官越来越不好当了”是件好事,规矩多了、要求严了,干部的责任心会在约束中越来越强。

当前,少数地方仍有这样的现象:一些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单位,如今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但事情还是不好办;有人以“暂无政策”为理由,片面生硬地套用文件,底气十足地拒绝解决群众诉求;有人以“层层传导压力”为借口,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下级和基层;还有的人对上级的吩咐竭尽所能,对群众的呼声却光有好态度、没有真作为,“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对于这样的“软抵抗”,还应继续坚持严管、加强问责。

但也应该看到,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关心与厚爱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也不讳言类似情况的存在:一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冷落排挤;一些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由于在探索过程中遭遇挫折,被指指戳戳乃至失去提拔重用的机会。这样的导向之下,个别基层干部甚至想着去担子相对不重的所谓“冷衙门”,把这里当作避风港,心灰意冷、一心只想“休养生息”。

要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必须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贯彻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辩证法,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倡导和激励,是为了解决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问题。谈及《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发布的意义,中组部负责人重点就此作出了解析。成因复杂的问题,需要辨证施治。正是针对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对症下药的办法,不只是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也有能力上培养、经验上历练,还有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充分体现了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者解除后顾之忧的深切关怀。

这些年来,干部群体的辛苦和奉献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待遇不高,需要比一般人有更强更高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你为大家着想,组织为你着想”,我们党历来提倡让牺牲者无憾、让奉献者无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同时还指出,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经验告诉我们,从严管理干部推进一步,干部激励工作就要跟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加强能力培养,坚持优上劣下,把严管和厚爱都落实到位,激发起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干劲和热情,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朝气、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把好“方向盘”,用好“指挥棒”

——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②

把好“方向盘”,就是让好干部标准在每一项人事使用中得到具体体现;用好“指挥棒”,则是凸显干部考核工作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怎么激励干部、如何能上能下,始终是保持干部队伍战斗力、关乎兴衰成败的大事。

有人说,用人是一门“技术活”。人尽其用就是让骏马到草原驰骋、让雄鹰去搏击长空。选人用人不只是“技术活”,更是“政治活”,最重要的是把好用人导向的“方向盘”,用好评价标准的“指挥棒”,体现事业为上的价值取向。

这一点,在中办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读全文,“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的导向格外鲜明,对考核评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十分明确。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让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标准和机制。

改革伊始,一部叫做《乔厂长上任记》的小说曾风靡一时。面对工人积极性缺失、干部之间矛盾重重,“乔厂长”能够勇敢地说“就得这么干”。众多读者视他为敢负责、敢挑担、敢改革的代表,发出用人制度“不改真的不行了”的感慨。读者的感慨,折射出人们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的渴求。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进入新时代,无数攻城拔寨的任务在等待干部带头冲锋、迎难而上。“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正是要旗帜鲜明地把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用起来。

置身新时代,有为才有位。把好“方向盘”,就是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需要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力挺哪些人、提防哪些人,让好干部标准在每一项人事使用中得到具体体现;用好“指挥棒”,则是从“考什么、如何考、结果怎么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凸显干部考核工作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按照规定该重用的大胆重用,该容错的大胆容错,该调整的大胆调整,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

《意见》中的七条要求,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个别地方,说起来是一套标准,做起来是另一种态度,一边是“鞭打快牛”,一边却总让“老黄牛”吃亏。在少数单位,破解难题时就把闯将当作“排头兵”靠前用,出现失误时则把他们当“责任人”往前推。在一些上级领导眼里,表态多调门高的干部更“讨喜”、哪怕行动少落实差也无所谓。最后的结果,是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对此,中组部负责人强调,组织部门将严格督促检查,确保文件精神落地见效。有了这样的态度和作风,《意见》确立的导向才可能在实践中收到真正的实效。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振干部士气,需要踏踏实实的探索,更需要识人辨人的智慧。现实中,忠于职守、担当奉献的干部常常默默无闻,而“机灵活泛”的干部却擅长包装,只有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才能高下判清、明确区分。在无明确限制的领域探索试验出现失误怎么办?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走了弯路怎么算?只有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不让勇敢担责者寒心,也不让厚爱变为溺爱和放纵。

“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邓小平同志曾有如此“三问”,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气概溢于言表,对干部敢打敢冲敢拼的期待溢于言表。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树立这样一套体制机制,选用一批“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锻造专业精进的“金刚钻”

——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③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真正使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得到弥补,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使命重在担当,担当需要本领。如果说,有没有“宽肩膀”,展现的是干还是不干的态度,那么有没有“真本领”,则是能否把事情干成干好的问题。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辍学习的奋斗史。“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从很早开始,我们党就清醒地认识到队伍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性。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把字贴在背上,让后面的人学;解放旧上海,指战员们先抢着拿《城市常识》小册子;改革开放之初,副总理带团,用“从牙缝里省下”的外汇出国调研。回首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多里,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近50次集体学习,内容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一语中的:“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今天的干部要是没有“几把刷子”,只是泛泛知道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难以肩负新时代的新使命。尤其是在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的当下,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啃下深化改革的众多“硬骨头”,更需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做基础。

干部的担当是需要以足够的专业能力为底气的。现实中,少数干部依然习惯戴“老眼镜”看新情况,别人的问题不关己,自己的经验不总结;个别部门安于当“二传手”,遇到专业性强的工作,想当然推给其他部门;还有些干部看似爱学习,但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很少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鲜活、宝贵的治理经验。这样一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不会为”的问题就成为承担责任的重要障碍。

正因如此,中办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专门提出着力增强干部的本领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训,促使广大干部全面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只有注重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才可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

解决好“不会为”,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最根本的还是要优化干部的成长路径。《意见》强调“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其用意也正在于此。能力的提升没有捷径,无论多高强的本领,都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突出培训的精准化和实效性,切实防止“应景式”“镀金式”锻炼等消极现象,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强健精神、增长才干,真正使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得到弥补,契合一个部门实际情况、一个地方发展需要,广大干部才有可能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有地方干部回忆,为了引进发展急需的半导体企业,当地请专家过来反复授课,负责人员边学边抠,用了近一年时间,自己设计了一张半导体产业框架图。这让不少企业、专家感到了当地真正把发展半导体产业当事业来做的热情和诚意,也化解了“外行领导内行”的担忧。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是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真正关爱干部,就要帮助他们“保持对知识的饥饿感”。越是形势向好,越要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以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底气和勇气,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