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特别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对于金融业来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创新金融服务,是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农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在中央的大力推进和金融机构的努力下,目前金融在助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数据显示,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不断增长,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末的28.2万亿元。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金融仍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的短板,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弱等问题仍是阻碍“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机构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第一,建立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其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机构体系。在农村金融领域,继续发挥农业银行、农发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银行机构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并建立完善农业担保、信托、基金、保险、资产管理等机构。其二,要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增加金融机构服务覆盖水平。可通过物理网点、电子产品、自助机具、流动服务车等形式实现服务全覆盖,让更多的农村企业、个人享受金融服务。其三,要创新科技金融,提升服务质量。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APP、微信银行等新型电子支付渠道,让农村企业和农民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办理金融业务,享受便捷的移动办贷等金融服务。 第二,推进农村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整体将呈现出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的发展趋势。金融要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和优化金融供给整合业务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与数据应用能力,提升金融供给的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比如,通过采用“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模式,为农民合作平台、供销成员提供信贷支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再如,构建促进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配套辅助机制,包括完善金融机构评级体系、金融机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机制等。此外,还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效益,从而更好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发展。 第三,推行绿色金融创新,支持建设美丽乡村。一方面,要完善农村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可考虑建立健全与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性中介服务体系和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涉农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银行、金融企业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建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发展基金,助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此外,发展绿色担保,帮助农村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也是重要着力点。 第四,构建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精准扶贫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扶贫同样要有“精准度”,对贫困户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逐步构建金融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打通金融机构与政府扶贫部门的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合力,还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优化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推进“融资+融智”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既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还要拓宽深度贫困地区直接融资渠道,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医疗补充保险广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乡镇全覆盖。 此外,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亦是题中应有之义。监管是健康发展的前提,更是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方向不变的有效外部约束。加强金融监管要坚守定位,把防控风险放在第一位,坚持监管激励和强化问责并重,充分发挥监管约束和引导作用,完善管控体系,建立风险“防火墙”,实现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南大学商学院 许志勇) |
相关阅读:
- [ 05-24]“抱团”助乡村振兴 ——记顺昌县山沟沟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秀丽
- [ 05-24]邮储银行南平分行举办助推乡村振兴暨党员小额信贷签约启动仪式
- [ 05-23]三明:守护青山绿水 致力乡村振兴
- [ 05-22]乡村振兴融入创业因子 集美双岭村以休闲农业带动产业融合
- [ 05-22]闽江源头:“乡村振兴”正当时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