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
2018-03-21 07:15:14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林晨 林雯晶 |
分享到:
|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刘鹤参加。 李克强总理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各位副总理,并对大家表示感谢,欢迎大家提问。 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刘鹤参加。这是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邢广利 摄 彭博社记者: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成功使数亿人脱贫。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以后,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我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模式也会经历一些变化,这集中体现在这次两会期间通过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及进行修宪等。请问中国特别是在吸引外资和促进外贸方面,奉行的改革开放模式会跟过去40年有什么不同? 李克强:中国40年来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开放推动了改革,促进了发展。可以说中国人民从开放中尝到了甜头。去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维护自由贸易,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有新变化的话,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关上门等于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路。 新的变化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开放,我们在开放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比如货物贸易,我们商品进口税率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中等水平,我们愿意以更开放的姿态进一步降低商品进口的总体税率水平。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我们要较大幅度地降低进口税率,对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税率。对于服务贸易,我们现在是逆差,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会付出一些代价,但可以促进提高我们产业的竞争力。下一步重点要放宽服务业的准入,比如在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我们会加大放宽准入力度,在一些领域逐步放宽甚至取消股比限制。我们还会全面放开制造业,在这方面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我们将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会进一步调整缩减。今年及今后几年会逐步放宽准入。而且我们还要加快推进涉及外商投资的三个法律合并成一个基础性法律,以实现给外商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承诺。至于你提到的修宪、机构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批准了宪法修正案和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我们会遵循宪法,推进机构改革,这将更有利于坚持我们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我在报纸上看到,部分媒体对中国的开放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所以我多说两句。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要使13亿人的市场逐步成为中外企业、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可以公平竞争的市场,给中国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促使中国产品和服务升级,促进经济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当然,中国的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当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开放举措,几年后回过头来看,可能成效令人惊讶。比如说5年前我们简化了因私护照办理和出境的手续,结果出境人次从当年的7000多万增加到去年的1亿3千多万,而且其中多数都是去旅游和消费。所以看中国的开放,不仅要看细节、领域,更要看长远、全景。当然,开放是双向的、是相互的,就好像双人划船,光靠单人使力,这个船只能原地打转。只有两人同向用力才能向前进。 中国日报社记者:总理您好,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像当年抓GDP一样,抓“放管服”改革,同时也有人说,中国目前的制度性成本还是很高,办事还是比较难。请问总理,“放管服”改革要放多少?放了以后该怎么管?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李克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届政府伊始,我们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可以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政府持续推进自身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利器。 这次两会期间,我到代表团、联组会参加审议和讨论,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政府要着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办事便利,这可以说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改革比较迫切的愿望,他们提的有很多看似小问题,实际上连着大政策。我们要见端知本,改革就是要把突破点推向离市场、群众最近的地方,把民之所望作为改革所向。 |
相关阅读:
- [ 03-20]李克强:完全可以保证全国范围内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 [ 03-20]刚刚,李克强总理记者会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 [ 03-20]李克强:发挥粤港澳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打造新的增长极
- [ 03-20]李克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 [ 03-20]李克强:趋利避害 对“互联网+”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方式
- [ 03-20]李克强:中日关系改善不仅需要氛围,更需要远见和定力
- [ 03-20]李克强:运用多种制度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