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 诠释人民民主真谛

2018-03-16 21:20:24尹建军来源:求是网责任编辑:陈虹虹 房小奇
分享到: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组联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得新突破,达到新境界。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取向和行为方式。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脱离它所处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民主协商的传统,这种传统追求的是和谐而不是冲突;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是说理而不是蛮横;是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主义。这些文化使得人们很难接受推崇竞争和对立的选举民主,这为我国以民主协商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我国许多现行制度相契合,已经深入到国家行政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以来,在我国不同领域的诸多制度设计都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政治协商制度的设计就是不仅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并且就决策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因而,政治协商最宝贵的精神,是不同政党及团体之间的共信互信、互相合作。不仅如此,基层社会自治领域的村(居)会议、村(居)代表会议、民主恳谈、社区论坛、企业内职工会议等制度设计,又为公民参与公共问题的协商提供了论坛。而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领导接待制度、市民直通车等为政府与社会的协商对话、讨论合作提供了平台。上述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保证了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也有力说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有效降低了现代社会的分离主义风险。任何国家,要顺利推进现代化进程,都需要政治秩序的稳定。亨廷顿认为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政治参与的扩大,必然带来不稳定。但是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这种参与是公民和平、理性的参与,参与程度越深,社会就越和谐稳定,这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社会选举政治下对抗性的参与所造成的动荡。在西方,大规模的选举很容易带来国家的和社会的分裂,甚至一些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分离主义。这种风险在中国是必须避免的。通过大力推进民主协商的实践,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把少数族群吸收到协商过程中来,以公正和包容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因此,通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协商,不断增加人们的公共参与,提高决策质量、增强相互信任、提升民主素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作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行为准则,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使命,中国共产党同时又要是一个“商量型政党”,必须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多和群众商量,接受人民的监督。唯有如此,才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获得实现使命的执政能力。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可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谛。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研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