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界代表委员:盘活博物馆资源,让文物大声“说话”
2018-03-10 16:00:48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责任编辑:陈虹虹 房小奇 |
分享到: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意义非凡。近年来,随着文博类纪录片及电视节目的风靡,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成为当下的“网红”。“文博热”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愈发强烈。今年两会,来自博物馆界的代表委员也纷纷聚焦新时期博物馆建设的话题。 挖掘核心能力,让文物更有“眼缘” “博物馆是为了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被老百姓所理解,特别是被年轻人所了解、热爱、传承。年轻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激发创作热情。”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看来,要让年轻人走进博物馆,首先要加强对文物内涵的挖掘,用文物自身的信息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来吸引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认为,博物馆首先要承担好展览策划、让文物“说话”这些基本职能,发挥好博物馆的核心能力。王春法说:“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是展览,最重要的能力是策展能力,最迫切的挑战是通过不断推出精品展览,让公众了解博物馆、了解馆藏文物。” 展览不能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文物,更要善于借助高新科技手段。王春法介绍,目前国博正在推进智慧国博建设,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希望未来能将收藏在博物馆“深闺”中的文物数据公布。 挖掘非国有博物馆巨大潜力 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底到2016年底,我国非国有博物馆从456家增长至1297家,总数占比从13.35%增长至26.65%。从2015年国务院发布《博物馆条例》,到2017年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非国有博物馆的优势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鼓励。 在本届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作了题为“活化非国有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发言。“非国有博物馆的特性和优势未能有效充分地活化利用,亟待有运营经验和战略思维的主体来参与、引导,助力发展。”许荣茂说。 在今年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也将目光投射在非国有博物馆的现状及发展上。他认为,非国有博物馆应与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此外,王勇超还提出了“博物馆要深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同样,许荣茂也认为,相比于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拥有更灵活的市场机制、更多元的参与主体和更贴近生活的收藏内容。许荣茂建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面参与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和建设,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助力非国有博物馆“进民心”,打破大众生活和文化遗产之间的壁垒。 理顺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过去10年,平均每年有200多个新的博物馆建成,但建设博物馆不光是盖房子,还需要有相应的资源配置,配置中有两个核心点,一是收藏,一是人才。”安来顺说。 “中国博物馆界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瓶颈。”安来顺发现,博物馆相关学科的配置与博物馆的实际需求不吻合,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模式予以解决。安来顺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以研究鼓励不同办馆主体的博物馆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本报记者薛 帅 张 婧) |
相关阅读:
- [ 03-10]在榕闽籍华侨华人热议两会
- [ 03-10]必读!习近平两会十大金句来了
- [ 03-10]让公平正义之光暖人心田——从全国两会看司法公正
- [ 03-09]【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新发展理念已经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 [ 03-09]新华社评论员:奋斗,中国两会的主旋律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