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破立降 再下狠功夫

2018-03-05 07:58:48吴秋余 齐志明 李昌禹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分享到:

吕薇代表:不破不立,没有去产能,就难有新产能,破是立的基础和前提。“破”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

范波代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王志雄委员: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在理念、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应当如何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求我们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经济发展方式是高效率的,另一方面要求经济运行是稳定、低风险和可持续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代表认为,实现高质量和效益型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投入扩张型发展模式,这要求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建立符合质量型发展的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更要建立一套符合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代表介绍,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四川经济尝到了甜头,通过大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经济发展明显提质增效。

2017年,中国经济既有“颜值”更有“气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的扎实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这不仅是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一剂良方,也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基础。

“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和升级的空间较大,要通过持续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升级和多样化的居民消费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吕薇说。

抓住僵尸企业“牛鼻子”

对于今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不破不立,没有去产能,就难有新产能,破是立的基础和前提。”吕薇说,总体来看,我国仍存在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破”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真正让“僵尸企业”出局,为新动能的“立”腾挪出足够空间和资源。同时,要有效运用财税、金融、汇率等政策工具,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和创新成本,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范波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注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强化创新引领、夯实实体经济,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涵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

提升供给质量,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代表委员认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丰富制度供给,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进一步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志雄委员表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转变政府职能,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在理念、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包括市场的公平统一问题、国企的治理结构与效率问题、民间资本的鼓励和管理问题、宏观调控和转型发展中的市场机制问题等。

“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范波介绍,四川正在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并通过建立智慧政务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建立高质量的治理体系。”吕薇表示,在经济运行管理上,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和管理模式,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优化制度供给,贵在落实见效。”对于改革与落实的关系,王志雄认为,确保改革政策落地见效,要注意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既要贯彻、执行好顶层设计,又要为基层留出具体实施中的探索和创新空间,同时,必须统筹协调好改革措施,注重不同部门之间改革的同步相向和系统性效率,防止审批改革中的“明撤暗留”和“放收循环”。此外,要对改革成效进行及时、客观评估,强化改革进程的监督与问责。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05日10版)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