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杨军(右二)与工友们在进行清洁维护作业。 杨军曾经是郑州车辆段的一名驻站检车员,“互联网+”的铁路“新时代”赋予了他新的岗位——安全监测设备维修检车员,运维好隐藏在股道中的“电子眼”等监测设备就是杨军的工作。 杨军和工友们的值守地点是以郑州火车站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距离郑州站50公里左右的上街、中牟、忠义、新郑四个安装了“电子眼”的关键处所。在实际的工作中,安装在轨道两侧和道心的高速照相机,抓拍通过列车的转向架、车钩装置、制动装置及管系等下部设备的技术状态,为技术人员给客车“把脉”提供依据。 春运即将开始,风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多发,容易造成“电子眼”得“红眼病”,为了迅速“擦亮”这些“电子眼”,杨军和他的工友们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有抢修任务,他们就火速赶往故障地点进行抢修。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1月11日,杨军在测量车轮传感器的高度和距离。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1月11日,杨军在测量车轮传感器的高度和距离。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1月11日,杨军的工友刘伟在查看TVDS控制箱主机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1月11日,杨军的工友刘伟在查看“电子眼”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1月11日,在郑州车辆段,工作人员通过“电子眼”拍摄的照片仔细查看列车设备的状态。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1月11日,杨军(左一)和工友们结束作业走回驻地。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