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在深山邂逅“绿富美”

2017-12-02 18:32:17陆健 严红枫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责任编辑:蔡秀明我来说两句

 【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在深山邂逅“绿富美”

——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的乡村振兴路径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穿过下姜隧道,宽阔笔直的淳杨线公路一路与绿道相伴。如果不是有刻着“下姜村”3个字的巨石雕塑在一旁提醒,我们会误以为走进了景区。宽阔的溪水沿着长长的埠头潺潺而流,清澈的溪面上,成群的鸭子欢快地嬉戏,白墙黑瓦的民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俨如一幅美丽的“山居图”……这里就是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选择浙西南欠发达地区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五到下姜村,他将其称为自己“了解省委决策在基层效果的窗口”。

蹲点下姜、走访农家,记者内心的激动一直未曾消去。在10余年的发展中,这个偏僻小村,从山坞变身产业基地,由贫困村华丽转身为“绿富美”乡村,生动谱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树起了现实标杆。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下姜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生动实践的有力例证。”

  俯瞰下姜村。方茂才摄/光明图片

治理环境,重现绿水青山

站在下姜村后山的一处名为“宁静轩”的观景台上举目远眺,村落全景一览无余。云雾缭绕间,山水相依,清澈见底的凤林港蜿蜒穿村而过。一栋栋崭新的三层楼房依山而建,清一色白墙黛瓦的徽派风格,还有农家小院里的花木扶疏,与村景融为一体。

以前的下姜啥模样?“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这首乡间童谣描述的就是下姜村的过往。

过去,下姜村因贫穷而远近闻名。为了生存,村民们把目光对准了山上的树木和竹子。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穷困的村民开始“伐薪烧炭”,山上光木炭窑就有40多座,每天有三四万斤柴火被砍去,村里的山林资源迅速减少。2001年之前,村里有150多个露天厕所,再加上家家户户散养生猪,整个村臭气弥漫、污水横流,蚊蝇满天飞。

下姜村也曾尝试“改水、改路、改臭”,无奈污染源没地方处理,村庄环境始终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指导下,村民家中开始陆续修建起沼气池,同时配套改造厨房、卫生间、猪圈。

  游客在下姜村采摘葡萄。光明图片

在村民姜祖海家,记者见到了下姜村第一个沼气池。“最多时,全村有65户人家使用沼气,每年节省用电9000度,节省液化气6000公斤。”当了20余年村会计,姜祖海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农民使用沼气做燃料,每年能节省300元,以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气365立方米计算,一个农用沼气池一年可减伐林地3.5亩,减排污水146吨……推广使用沼气之后,下姜村的山林资源彻底得到了保护。

“发展沼气,这为下姜村凭借绿水青山谋发展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据老支书姜银祥介绍,目前全村的农户都安装上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再也没有人砍伐山林。

近年来,下姜村先后编制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景观规划》等6大规划和35项水利、交通、道路等项目设计方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村民精心爱护的绿水青山,成为下姜村展示自我的“金名片”。

  游客在下姜村体验当地民俗。光明图片

生态立业,充盈村民钱袋

在下姜村,和风景一样变得有滋有味的,还有村民们的日子。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老百姓富足、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是下姜村绿色发展的初心,也是核心。

下姜村地处深山,地域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2370亩,耕地面积只有599.3亩,常住人口768人,村民平均不足半亩田地。

过去,下姜村的蚕桑、茶叶、早稻等传统农业大多分散经营,农民辛苦一年,收获却少得可怜。“同样一亩地,种什么,怎么种,产出效益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葡萄大观园的负责人姜承堂说。近年来,通过公司化运作,村民有了“三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到园区打工获得薪金,按照股份获得分红。“租金薪金 股金”,让村民的收入比原来种粮高出了一大截。

“为了更好地起到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葡萄大观园暂时交由镇村联合托管,以后会逐步返租给村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品牌包装、统一销售。”姜承堂说,仅葡萄种植一项,村民人均至少可以增收500元至1000元,这还不包括葡萄大观园带来的乡村游收入。

  下姜村的水上歌舞表演。光明图片

“有了好风景,又有了花果山,其实就等于栽下了‘摇钱树’。”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说,全村人都期待着“最美下姜”变为“最富下姜”,村两委正带领村民打造彩色农业示范基地、乡村游采摘基地。

风景变好了,下姜村的民宿产业也蓬勃发展了起来。2016年,村里的民宿从4家变成了23家、398个床位,游客人数突破11万人次。下姜村为此成立了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分客和统一结算的运作模式。今年,该村又瞄准新目标,与上海“途牛网”等旅游网站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将合作旅行社拓展到30家,争取用更多稳定的客源来铺设下姜人的“绿富美”之路。

让每个人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红利,这个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曾经“穷得只够半年口粮”的下姜村,去年实现经济收入5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2元,比2001年增长了10倍多。今年上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4.8万人次,旅游创收380万元。

敬畏祖训,延续淳朴民风

“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家族,和邻里……”48字的下姜祖训已流传600年,至今仍老少皆知。

“孩子出门前,我要求他们背一遍祖训,这成了我们的家规,让孩子们牢记做人的准则。”村民姜品楚告诉记者,每当孩子出门打工,他都要郑重交代四个“不准”:不赌博、不吸毒、不做贼、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因为无偷无盗,在下姜村,至今还能看到“夜不闭户”的情景。“我们停在路边的摩托车从不用上锁。”村民姜承堂骄傲地说。

每年,下姜村都要评选“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这是评委们最头疼的时候,因为每户家庭都有好人好事,难以取舍。

今年4月16日,下姜村老年食堂正式开业。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因为儿女在外,留下了很多独居老人,而食堂正是面向村内70周岁以上的老人。老人自缴两三元,就可以享用一荤两素的营养膳食。村里的年轻人还时常来老年食堂送上时令水果,尽自己一点心意,“招待这些老人的时候,常能想起自己的父母,心里暖暖的”。

  上图:2003年的下姜村;下图:2017年8月9日航拍的下姜村。新华社发

目前,下姜村还在谋划对孤寡独居老人实行每周定期上门走访制,同时采取党员、村民代表结对联系,关心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给他们送上温暖。

人与人的距离,人与自然的距离,在这样的过程中渐渐靠近。“祖训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传了600多年,比金子还珍贵;新时代下,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年青一代,让淳朴的民风再传500年。”姜银祥说。

继承祖训精髓并赋予时代新内涵:诚实守信、团结一致、创新创业,这是下姜人精神文明的最高追求。如今,48字祖训已作为村里的品牌文化来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实用的村规民约。

去年,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下姜村举办起了民俗旅游文化节。村民们换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朴衣裳登台演出,朗诵《下姜家训》,打起村歌擂台赛,表演民俗技艺,向游客们展示百年下姜的魅力。

今年6月,由下姜村村民自导自演、歌颂美好生活的《遇见下姜》舞台剧也已编排完成。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演出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融入了下姜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勤政为民,建设强大支部

64岁的老支书姜银祥,今年上半年再次“出山”,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

在村委会隔壁的小平房——姜银祥的家门口,我们看到墙上钉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这位老党员的承诺:“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村里的蚕桑原来是散养的,为了提高效益,要转为连片养,村民开始不支持,姜银祥第一个拆掉了自家的蚕房。500多平方米的蚕房原本养了几百只鸡鸭,这一下收入少了近10万元。帮村民购买蚕种、代办各种证件、办理医药费报销……每次去镇上、县里开会办事,包里总是鼓鼓囊囊的,里面都是帮村民们代办各种手续的材料。

村里民宿爆发式增长,规范服务、管好环境很关键,但下姜村的党员年龄偏大,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枫树岭镇党委为此派出43岁的镇党委委员姜浩强兼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年轻,抓发展大方向。我对村里情况熟悉,给他当帮手,把村里的日常事务抓起来。”姜银祥的普通话带着乡音,听起来十分亲切。

上任3个月,姜浩强已熟络每家每户。走村入户间隙,他电话不断,说的都是“露营”“民宿”“农旅项目”……他坦言:如何打响下姜的乡村休闲品牌,如何让村子发展得更好,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这些对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而言,就是赶考。

村党总支发动村里的41名党员带头,每人主动包干联系几户村民。有的联系菜农,帮助销售土特产;有的指导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庭院;有的成立便民服务队,免费维修电器……下姜村的旅游事业,如今搞得有声有色。

“我们要以最快速度行动起来,把风景做长,把盆景做精。”姜浩强说,以民宿为核心延长产业链,往上开发露营公园,往下发动村民制作姜茶、姜饼等系列农特产品,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枫树岭镇党委书记汤燕君告诉记者,一个更广阔的“乡村振兴计划”正在酝酿中。下姜村已走过了脱贫致富的阶段,下一步,打算跳出下姜看下姜,联手周边村镇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争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在新时代建设一个新的下姜。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2日 12版)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