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快递公司推隐私面单 专家:堵不住用户信息泄露源头

2017-10-30 10:36:12 杨博宇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央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记者 杨博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网购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不少网购达人更是早早做好了准备。而一段时间以来,网购寄递过程中快递面单上的姓名、手机号码和具体住址是否会造成隐私泄露,成了不少用户关心的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针对消费者对快递面单泄露个人隐私的疑虑,多家快递企业近来陆续推出了隐藏寄收件人全名、部分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的“隐私面单”。这些“隐私面单”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是否能够真正保护个人隐私?

在北京某小区门前,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车正扎堆等待用户前来取件。一位圆通快递员告诉记者,目前圆通快递的面单上,收件人姓名、手机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一部分被模糊处理,或是直接以星号“*”代替,肉眼是无法看到收件人的全部个人信息。

另外一位顺丰快递员也表示,顺丰快递目前也推出了名叫“丰密面单”的隐私面单,“只有工作人员才能查到你的手机号,送件时只能查到他的电话地址,其它都查不到,地址不打码,电话打码。只有工作人员拿(扫码)枪才能看到,我们不拿(扫码)枪别人绝对看不到,扫了之后才能看到电话、地址、姓名。”

目前多家快递企业都已经开始使用类似的“隐私面单”。顺丰、圆通等快递企业推出的“隐形面单”大多是将收寄件人的电话或姓名中的几位进行隐藏用星号代替,从而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京东推出了“笑脸面单”,面单上收件人的部分身份信息会被“笑脸”代替。

根据2016年《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在4.8亿网购用户中,有超过半数网购遭到个人信息泄露。因此很多人在收到快递之后都会用笔划掉个人信息或仔细撕毁面单,销毁信息。如今“隐私免单”的出现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某消费者表示:“之前收到快递得把条上的电话号、姓名给划掉或撕掉,现在不用再把它处理一下了,挺方便的。”

据了解,今年年初,圆通速递在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率先研发推出“隐形面单”,客户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是否使用该项服务,但仅限于电子面单用户;阿里旗下物流数据平台菜鸟网络,今年5月中旬也联手EMS、百世快递、中通快递、申通快递等,共同推动使用“隐私面单”。然而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隐私面单的普及率仅20%。在用户安全感提升的同时,究竟如何能让快递不再成为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渠道?

对于快递员来说,配送时间往往是决定收入的关键。有网友指出,传统快递面单“一目了然”,很快便可以进行配送。相比较而言,“隐私面单”工序增加,无意中增加快递员工作量,“有时客户下单比较慢,以前纸写的非常快,像有些号码不对,输到快递柜,或者在物业号码看不到,从后台平台查,时间又慢了。”

同时有消费者反映,为保护个人信息而生的“隐私面单”,却间接影响了部分用户体验。由于很多快递并不是直接配送上门,而是寄放在单位或小区收发室,因此,如何在成堆的快递中,快速准确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快递,也成了消费者头疼的问题。如果不能直接将快递送至收件人手中,快递员仍然会在快递面单上用笔再写上收件人电话及姓名。

逐步推广的“隐私面单”是否能够规避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有业内人士认为,以往出现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中,真正的源头往往不在末端的快递员配送环节,而在企业本身,例如内部人士盗卖数据或者数据库被“黑”等,隐私面单仅仅是保护用户信息的“第一把锁”。

在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隐私面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堵住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源头,“隐形面单对于接触到运单的人来说是有保护作用的,因为像快递员、像非收件人的客户、像当垃圾抛弃以后去捡的一些收集客户信息的人员,他们看不到这些信息。因而,确实有作用。但是从以前的案例来看,要产生商业价值的话,要有一定的量。很多是通过电商,也有一部分快递企业的IT人员,他们在倒卖客户信息,也有快递员收集这些信息进行倒卖,大部分是从系统里去获取的这些信息,真正从面单上获取这些信息的概率很低,因为成本非常高。从治理倒卖信息、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角度来说,不能完全起到作用。”

徐勇认为,真正保护用户隐私,除了不断完善“隐私面单”的使用之外,快递企业加强自身的安全管控也至关重要,“快递企业,第一是技术手段,推出隐形面单,第二,据我了解,现在一些上市快递公司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对客户信息的监管体系,所有人去查询客户信息都会有记录,包括他的IP地址、在查询的电脑上面停留了多长时间、查了谁的信息、怎么查的都有记录。另外所有信息是不能copy的,从目前来看,在监管方面越来越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