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百岁老人每周去唱K 银发族成KTV房新“麦霸”

2017-10-27 08:21:59来源:广州日报责任编辑:周冬我来说两句

曾几何时,KTV是潮流的象征、年轻人的世界,近年在广州却有一番新景象:老人家成了主力军,占据着工作日老城区不少KTV的八成份额——有结伴寻觅“有得吃有得玩”好去处的退休长者,也有每周由家人带着去“报到”的百岁老人。据了解,KTV的“错峰”时段刚好对接上“银发经济”时代的需求,经营者为此不惜调整开业时段与服务内容,搭上市场的顺风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荆淮侨

爱唱之人

百岁老人每周去唱K

从南方服装厂退休的何宝根已101岁高龄,几乎每周都要约亲朋去KTV吃喝唱歌玩半天。妻子在世时,老两口喜欢到公园散散步,又或去喝早茶。妻子过世后,家里人为了让老人家能够多走动,便约了五六位亲戚,商量着找个适合日常放松心情的地方聚聚,大家选择的结果是KTV。

何伯的儿媳妇李姨说,喝完早茶再到KTV,唱歌、聊天、吃自助餐,无惧严寒酷暑,一下子就打发了五六个小时。别以为百岁老人就不懂娱乐,何宝根一展歌喉,上世纪的流行歌曲《大地恩情》,成长时代的革命歌曲,以及许多粤曲选段,都是老人家的拿手好歌。“对我家公这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来说,KTV真是一个难得的日常休闲选择。”李姨说。

今年63岁的退休中医师郝姨则惯常流连于天河各大KTV。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唱歌,尤其是民歌。年轻时工作忙,还要上夜班,没有时间出来玩,退休了就跟朋友“找乐子”。从去年开始,每周都要安排一两天到KTV消遣,“三五好友吃吃喝喝唱唱歌,轻松自在,也比整天坐着打麻将健康得多。”

跟郝姨同行的黎先生从政府单位退休,最近才加入唱K大军。他坦言自己不爱唱歌,去KTV只是为了聚会聊天,“我们都有退休工资,儿女大了,生活又没什么负担,找个舒舒服服、有得吃有得玩的地方就挺好。”

记者巡城:

KTV大堂一眼望去不少白发长者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晓港公园附近的一间大型KTV,大堂里已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开门,人群中超过八成都是退休中老年人。下午2时许,体育东路某KTV的前台登记处围着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记者在包间外穿行一圈,通过玻璃门可见顾客绝大多数是长者。这些中老年人几乎都是组团而来,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位。

“以前多是年轻人来消费,可他们白天要上班,导致周一到周五的KTV生意较冷清。顺应市场潮流,我们就推出一些打折促销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老人来玩,为平日的KTV积攒人气。而到了晚上,我们仍以年轻人为消费主力。”一位不愿具名的KTV客服介绍,从上午11时开门到下午4时,客人中退休老人占比近八成,一般AA制消费,平均每人花40元左右,唱几个小时还包一个自助餐。不少老人家早出晨运,中午就到KTV解决午餐,顺便叹空调。

另一位KTV工作人员邓先生则表示,KTV邻近晓港公园的好处是,许多长者可以“从公园逛完出来,继续边唱边吃”。邓先生还表示,为了做大这一个“新兴”市场,今年国庆假期后,公司甚至特地调整了工作日的营业时间,改为12时开门,与公园的“禁声时段”相衔接。

为了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求,KTV还在一些细节上做出调整:在午餐的菜谱上,KTV会根据这些顾客的口味进行定期调整,据说粤式茶点、中式炒菜都十分受中老年人群欢迎。而在音乐曲目方面,他们也增加了民歌和老歌,满足这一主力客户群体的喜好。

消费分析:

银发一族看重“性价比”

不少长者都是KTV的常客,他们会通过加入会员等方式,获得消费优惠。据了解,个别档次不高、地段较偏的KTV,工作日白天的原价较低,加上会员优惠等,有吃有唱每小时下来不过每人20来元。除了KTV,对于喜欢音乐、重视环境的中老年人来说,设有音乐茶座的酒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茶位费,空调费,斋听10元,上台低消几十元、上百元不等,最高曾有人消费400多元。”家住广州仁威庙旁的彭叔是一家去年底推出音乐茶座的酒家常客。他喜欢上音乐茶座,是因为除了听粤剧,还可上台以歌会友。然而粤曲短则20分钟,长则超过30分钟,“对爱好者而言,唱粤曲要20分钟才‘够喉’,一曲下来最低消费六七十元。”

这群中老年资深歌友对比了三种常见的娱乐方式:公园、KTV、音乐茶座,随着环境和享受的提升,成本也是成倍增加。因此在“性价比”的权衡之下,彭叔最近也开始跟朋友去唱K。他打趣说,“银发经济”时代来临后,价钱处于中等水平的KTV将成为越来越多退休人士的日常选择,“这很快就不算新闻了。”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