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夯实“中国根基”
2017-10-11 14:04:34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林瑶 赵舒文 |
分享到:
|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习近平说。 “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 五年来,40余次国内考察,习近平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山,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考察领域包括扶贫、城市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军队建设等数十个方面。 ——坚持从严治党,凝聚民心民力。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以人民的意愿为意愿、以人民的期待为目标,以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管好党治好党,确保把党建设成为真正让人民放心的党、让人民满意的党、让人民可以依赖的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万多起,处分13万多人。 习近平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肩负使命担当 不负人民期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上,而是要着力践行、落地生根,成为活生生的发展现实。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这是他在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3年11月,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他又多次形象地解释何为“精准”:要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不能拿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5年11月27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 “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的承诺。放眼全中国,这一承诺正在稳步成为现实。 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产业扶贫方兴未艾,精准扶贫持续发力。截至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 到2020年,剩余的4000多万贫困人口也将实现全面脱贫。 ——改革与法制,“一破一立”相辅相成。 “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寒冷的冬日,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第一法庭内。“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历经21年的聂树斌案,尘埃落定。 这是近年来一批冤假错案陆续被纠正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法院纠正重大刑事冤假错案34件。2013年至2016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正视问题、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也让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具体而又真实的感受。 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也本着“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原则,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不断向深水区挺进。 “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 一破一立——习近平曾这样形容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相关阅读:
- [ 10-1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抓作风建设
- [ 10-10]省社会主义学院各支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 10-10]习近平就俄中友协成立60周年致贺信
- [ 10-09]武夷山市卫计局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
- [ 10-09]聚焦十九大:习近平出访的“侨”情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