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8日电 题:杜丽群:坚守抗艾一线十余载初心不改 新华社记者 黄凯莹 奋战在抗艾一线十余年,护理艾滋病患者超过万名,曾获“白求恩”奖章和“南丁格尔”奖章……她就是杜丽群,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今年6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她用“妙手仁心”为患者带来阳光 “最难的就是护理皮肤长满水疱、大面积溃烂的病人。”杜丽群说。 早在2005年,杜丽群刚到艾滋病科就碰到这样一位患者:全身长满水疱,最大的疱疹直径达十几厘米,稍有不慎碰到便会破裂、渗液、溃烂,皮肤粘在床单上,恶臭阵阵。经过杜丽群十多天的细心护理,患者的水疱才逐渐吸收。“有时候会被恶臭熏得实在受不了,就到病房外透透气,缓过来再回去接着护理。”杜丽群说。 杜丽群用她的“妙手”,参与护理了逾万名艾滋病患者。除了身体上的伤痛,她还“护理”着每位患者的心理创伤,“不少患者一说到病情就想到死亡,心理压力很大,很需要鼓励。还有相当部分患者遭到了亲友的‘抛弃’,需要关怀。” “杜护士长每天都过来看我,帮我整理头发、衣服、病床。”几年前曾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住院的小马谈起往事,还是忍不住感动落泪,“那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跟我接触,杜护士长对我不嫌弃、不抛弃,我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现在,小马是杜丽群防艾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社区、走进村落,开展一场又一场艾滋病防治宣传和义诊活动。 杜丽群的“仁心”不仅体现在病房中,出院后回归正常生活的患者,她同样放在心上,每次碰到回医院领药的患者她都会询问近况,叮嘱他们按时服药、检查。 “有她在,我们的世界有了阳光。”有患者这样评价杜丽群。 她带领团队在“刀尖”上挥舞“红丝带” “之前我感觉全身痛,还呕吐,觉得自己已经被感染了。”科室的年轻护士小晴噙着泪水回忆:“我哭着跑去找护士长,她也没说话,就抱着我,抱了好几分钟,我才平静下来。” 半年前,小晴在为艾滋病人拔针时,针管的血不慎溅到了眼睛。“我不敢跟家人说,只能找护士长。”小晴说。所幸,至今每次检查都显示她未感染艾滋病。 “针管拿出来时针头要朝下,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头,先旋转一圈才慢慢扎进静脉血管。拔针时一定要将手固定好,防止病人突然动作让针扎到你。”杜丽群每天都耐心地提醒护士们,但危险仍时有发生。 艾滋病患者大多数每天需静脉输液多次多瓶,如此大的工作量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杜丽群和她的团队每天像“在刀尖上起舞”般护理着艾滋病人。一旦遭遇职业暴露,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会出现发烧、皮疹、全身酸痛等症状,而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症状也是如此,所以小晴难免心生恐惧。 除了充当护士们的“精神支柱”,杜丽群还通过业务创新为她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她将深静脉留置针推广到艾滋病患者日常护理中,减少扎针、拔针的次数,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科室至今没有一位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她们那么年轻,就跟着我面对这么多困难。没有她们一直在身边支持,我撑不到现在!”杜丽群动情地说。 她讲担当讲奉献 无愧为“先锋模范” 2005年6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设立艾滋病科,杜丽群任护士长。 “成立科室的时候,很多人有顾虑。我是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我不来其他护士更不敢来!”杜丽群说,医院刚发出号召她便主动请缨。此前,杜丽群是结核病科的护士长,积累了多年的传染病护理经验。 在筹备成立科室的两年里,杜丽群到北京、广州接受艾滋病护理的专门培训,还担负起制定新科室规范、划分病区区域、新募和培训人员的工作。 从科室成立到现在,杜丽群已坚守了12年。重症患者创面清理、吸毒患者毒瘾发作、绝望病人试图轻生……她带领着她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作为党员,我要自觉发挥榜样的作用。”杜丽群说,遇到困难,如果党员干部都不冲在最前面,不讲担当、不讲奉献,那么就没办法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身边的同事。 杜丽群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散发“正能量”。这个艾滋病护理团队从成立之初的8人增加到现在的60多人,当中先后有10多名护士怀孕、生产,可以申请调离的她们在杜丽群的感召下,选择坚守岗位。 杜丽群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奖章、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最美医生”等50余项称号。 载誉无数,不忘初心。“艾滋病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艾滋病患者是需要特别关心的群体,我的目标就是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党代表杜丽群朴素的决心。 |
相关阅读:
- [ 10-08]党的十九大代表是怎样炼成的
- [ 10-08]十九大代表廖红:生态农业从根系抓起
- [ 10-07]【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 [ 10-07]【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选拔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 [ 10-07]【理上网来 喜迎十九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
- [ 10-07]省海外妇女联谊会举办闽港澳台海外妇女喜迎十九大庆中秋国庆联谊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