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9月21日有媒体报道说,9月18日晚间,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封紧急求助函称,今年9月11日,该公司原材料供应商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突然书面通知舍弗勒,称由于环保方面原因,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政府自9月10日起对该厂采取了“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等措施。 舍弗勒的紧急求助函之所以引发多方关注,是因为按照舍弗勒所说,由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供货的滚针如果断供,将导致49家汽车整车厂的200多个车型从9月19日起开始陆续全面停产,“理论上这将造成中国汽车产量300多万辆的减产,相当于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局势十万火急”。这封紧急求助函出现在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些‘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声音”。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说,是污染企业抵制环保的一个托词,也是那些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府有责部门的搪塞语。环保与实体经济之间,当然有联系,当然不完全是正比例关系,也当然会在一定地理及气候条件下影响乃至限制特定类型的实体经济的选址、设项和发展。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实体经济究竟能否在环保的约束下发展,究竟能否与环保约束形成共存共生的关系。 从当今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现实看,实体经济完全可以在环保的约束下发展,也完全可以与环保约束形成共存共生的关系。问题在于,这种宏观层面的关系,在一些地方一进入微观层面,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空气振动。许多地方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将环保硬约束变成了投资软环境的一部分,利用公众损益于环保的利益难以量化计数的特点,将公众利益、社会利益让与投资者,从而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破坏了社会公平。 许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并非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而“非污染不能生产”,而是在环保约束下的生产会加大成本、减少利润。但是,这其中的问题却正在于,企业压缩环保成本所增加的利润,会顺理成章且合法地揣进投资者的腰包;而其压缩的环保成本所产生的污染后果,则肯定不会由投资者“独享”,而无可避免地为公众所“共享”。 许多投资者,在投资预算之时,根本就没有将环保约束考虑在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中,似乎污染就是实体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应然后果。而各地在环保约束方面非依法律的松紧不一,不仅给了投资者节约环保成本的可乘之机,更给了环保约束松弛的地方以更加松弛的动力,从而将环保约束紧的“良币”排除在投资者考虑的范围之外。 这样就造成了污染企业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理直气壮的现象。一些污染企业,不思整改,一遇环保动真格,就撒泼耍赖,威胁撤资关厂,以停工戕害实体经济发展为由,要挟环保部门。这样的污染企业,停工就停工吧;这样的实体经济,不发展就发展吧。这样的污染企业,这样的实体经济,其所造成的污染后果,治理起来,将花费比公众和社会从其发展中所得“红利”多得多的成本,不仅得不偿失,而且还贻害发展观念、道德标准。 上述界龙公司因无环评审批手续,早被列为环保违法违规“淘汰关闭类”的建设项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曾在去年12月、今年3月两次告知企业停止生产,9月4日也再次警告其将“断水、断电”。对如此硬挺企业,关不足惜,早关早干净。 |
相关阅读:
- [ 09-22]新华时评:“环保冲击实体经济”是个伪命题
- [ 09-21]福建互联网精英力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 09-17]学者称美经济现裂痕:股市高涨 实体经济疲软
- [ 09-15]央行官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能给僵尸企业“打点滴”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