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让非遗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新生力量

2017-09-20 17:51:52 胡印斌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作者:胡印斌

小黄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一个美丽的侗寨,是远近闻名的“侗歌窝”。这里的男女老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9月17日,当“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这里时,好听好看的歌舞一场接一场,这些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民间歌手,仿佛他们就是为唱歌而生,为音乐而活的。而他们的音乐,也经由网络传播为外部世界熟知。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让非遗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新生力量

小黄村数百人同唱侗族大歌盛况(光明网记者王恩慧 摄)

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的古法造纸技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这些当地民众习以为常的生活样态、娱乐方式,借助便捷的互联网都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也唤起了人们保护、传承非遗的主动意识。那些曾经属于个体、个别地区的记忆与技能,也在圈层式的网络传播中,成为整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并与每一个人发生关联。

与黔东南的少数民族一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并一直讲下去,使之服务当代、惠泽千秋,并非易事。这不仅关系到讲故事的方式、技巧,更关系到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汇聚百川风雨,接纳四方来风,并真正融汇一炉,成就一个鲜活的传奇。

非遗的生命,首先在于保护。非遗要立足于多样化的原生地保护,不能抽离具体的生活生产环境,应该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这是保障非遗底色的基本前提。以“侗族大歌”为例,当地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实行多产业融合发展。在留住农民的同时,也留住了民族文化。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让非遗成为清朗网络空间的新生力量

古桥古法造纸技艺全部为手工工艺,图为匠人们进行抄纸工序。(光明网记者王恩慧 摄)

非遗的生命,还在于激活。把丰富鲜活的非遗当作标本一样放进博物馆,并不是一种积极的保护举措。非遗应该是一种活体存在,而非束之高阁的清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失去活性的文化注定是僵死的,没有生气的。比如,在造纸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古法造纸的魅力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如何让古法与当代人的审美结合起来?这些都需要下力气研究、摸索。而一旦传统技艺被赋予现代的因子,自然活力四射。

非遗的生命,也在于创新。一种技艺、一项才艺,若想行之久远,流传下去,既要扎根于原生地,也要走出原有的生存环境,为更多的人所知。与传统的口耳相传相比,网络传播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信息时代,就是要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大数据技术,让非遗活起来,浸润更多人的心田。

通过对此次活动的报道,黔东南非遗在网络上激起了无数的惊叹,网友们对于前方记者发出的报道,纷纷点赞分享,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叫好,其中不乏一些“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都成了非遗的“路转粉”。一时间,黔东南非遗像一股清风一样,在互联网上吹拂出一片清朗的空间。非遗经由网媒、自媒体等为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就会产生广泛的传播效果,以及深刻的社会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衍生效应,产生强势的网络正能量。与此同时,也会形成挤出效应,有助于廓清那些虚浮的网上泡沫、伪问题及种种杂音,净化网络空间。

非遗是一个民族的魂。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保护和传承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沉甸甸的使命。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就有什么样的追求。一个有活的文化的民族,才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在承载当下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绵瓞后世。(胡印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