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度表态规范“挖人大战” 中西部高校人才能否不再“孔雀东南飞”? 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多年来,中西部和东北高校的人才,由于待遇、科研经费、环境等差异,流向东南部沿海高校。这一趋势被人形象地称为“孔雀东南飞”。在人才外流情况严重的兰州大学,甚至流传一句戏言:这些年兰大外流的老师,都能在外地再建一座兰大。 这一现象早在2013年就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座谈会,强调鼓励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明确表示,反对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抢挖人才,这也是教育部再一次表态,要规范高校的“挖人大战”。 注入新鲜血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东南沿海高校尝到了挖人的甜头。 2016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就曾面向全球百万年薪广纳英才。 南通大学人事处处长姜朝晖:去年已经引进了杰青一名,是我们医学院的院长,他是搞生殖医学研究的,跟我们的优势学科结合在一起,我们的临床医学本来基础就是很好的,引进了以后,对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从辽宁体院进行了一位体育方面的百人计划专家,担任我们体科院的院长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姜朝晖表示,随着一流大学与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的推进,高校对人才的引进非常地重视。对于特别杰出的人才,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引进。 姜朝晖:前不久,我也到浙江、广州等地进行考察,我发现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政府对人才的支撑力度非常大,对我们高校来说,人才竞争的压力更大,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越来越严峻。 同样是在东南沿海,中国制造2025首个样本城市——泉州为了推进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当地政府与高校对于人才的迫切渴望不谋而合。 泉州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胡东红表示,这两年他们通过一些优惠条件引进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在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进程中发挥很大作用。 胡东红:一个是去年3月份,一个是(去年)7月份,一个是今年2月份到位的。这几个都是应用型的千人,看重的是泉州市整个产业的一个发展前景。 一方面,东南沿海高校得益于人才“输血”,另一方面,中西部和东北高校却因人才“失血”而困扰。 位于河南中部的大专院校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先后被挖走了近十名拔尖人才。 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张凤超:如果是合理流动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真正需要的他们走了,我们是很惋惜的,就是觉得不愿意让他们走。 地处大别山区域的一所安徽省属大学,今年终于有了一门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然而,该校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他们学校的人才流失率比较高。 高校教师:你像我们属于内地省属大别山区的高校,首先区位上就没有人家有吸引力,然后又没有人家有钱,同样的一个教授,人家给两百万安家费,我们只能给二三十万,这怎么比呢?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双一流”学校、科目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出现了东部高校到西部高薪挖人的案例,让原本已经“东强西弱”的情况进一步严峻。因此,教育部明确,在对西部地区采取人才保护政策的同时,支持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在“双一流”大学的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参考标准是一个学校或学科中拥有多少头衔显赫的学者。 南通大学人事处处长姜朝晖: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他们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有着他们独特的优势,在学术方面有学术号召力和影响力。 面对现成的人才,东部高校只要用房子、高薪等就能挖过来,就能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孙爱民:作为一个成手,其他的高校,他肯来,肯定是愿意直接(挖),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把他弄走。 因而,一旦中西部和东北高校中涌现出“千人学者”或“长江学者”,自然会被财大气粗的东部高校挖走。东部高校为何热衷挖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晓曦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一语中的。 陈晓曦:挖人为了挖名声,同时为了冲击更高一级的评估,如双一流。而双一流的背后又决定着资源的配置和占有。所以,高校对资金的支配权,应当受到一定的节制。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公开喊话:请有一些高校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因为你挖那个大学的人才,就是掘那个大学的命根! 那么,尝到挖人甜头的高校如何才能高抬贵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昨晚在接受中国之声专访时表示,高校间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但不应有基于利益驱动的干预。 储朝晖:事实上,人才一定要找一个能实现他人生目标的地方去。我认为,行政部门过多的干预实际上效果不会好。过去东部一些高校挖人,就是因为行政部门要评211、评985,带动了一些高校去挖人。在行政部门没有这些动作的情况下,高校也不会去挖人。总体来说,还是靠各个高校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让教师能在高校里实现他的人生愿望和目标,这是最关键的。 |
相关阅读:
- [ 07-12]教育舆情:2017高校毕业致辞中的高频词大盘点
- [ 07-11]抓好高校思政工作 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 [ 07-11]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榕召开
- [ 07-11]教育部要求加大高校健康教育力度
- [ 07-10]教育部: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 确定相应学分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