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正在刺绣 夏布绣博物馆馆藏江西民间刺绣 位于新余市城北北湖路与长林路交汇处的夏布绣博物馆 一 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博物馆,应该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是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正式成立,留日学生陈天华蹈海自绝,吴樾刺杀五大臣未成身殉革命,凌迟、枭首、戮尸三项重刑被清廷删除,北洋六镇新军全部练成共计七万人,清廷下诏废除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清廷选派宗室出洋学习武备……大厦将倾的清朝,一边是革命党人紧锣密鼓筹备暗杀和起义,一边是清廷新政改革响雷细雨般地进行。 与革命党及改革派不同的是,清末状元张謇认为只有引入新的国民精神,才能革除积弊,让中国重新焕发生机。而这么一种新的精神,则需“教育为母,实业为父”。博物馆,正是教育的一部分。故尔,张謇为南通博物苑设立了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南洋的鸟类、澳洲的袋鼠、各地药用植物、全国各省矿石的标本,以及汉代铜鼓、宋代龙泉窑青瓷炉无不在列,甚至有恐龙化石与鲸鱼骨架。并且,一切文物标本,皆注有“汉名、洋名、东名”。天才而精力充沛的张謇,让我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就具备了博物馆最富光辉的精神——公共性和人文主义。可以说,张謇积个人之力兴建的这座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博物馆,并非仅为个人收藏癖好,而用心于拓宽人的视野,激发人的兴趣,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历史的车轮转过百余年,站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今天,回顾张謇所引领的中国私人博物馆的创建路,不免让人感慨良多。上世纪90年代始,私人博物馆在西方国家的创建如火如荼,并趁势波及私人建馆沉寂了几十年的中国,以致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私人博物馆的世纪。的确,这些年,私人博物馆在中国土地上宛如雨后春笋,其数量、档次及形式不一而论。并且,每一家私人博物馆的主人,在文化传承、个人实力展示及精神追求等诸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博物馆,这个曾经在寻常百姓看来更多地显示高大上、神圣庄严、神秘莫测身份的场所,当它犹如天宫仙子纷纷下凡人间时,是否可以说,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已然来到?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私人博物馆已超过1100家。 在这1100余家私人博物馆中,位于仙女下凡地、抱石故里新余的夏布绣博物馆,无疑因其独特而在群星闪烁的银河显得特别璀璨。夏布绣博物馆的独特,在于它的创建者张小红曾经是一名下岗女工,在于它是刺绣行业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在于它的贷款兴建,更在于张小红为它所历经的种种磨难。 二 张小红说,她也记不清到底从何时起,心中已植根建造一家博物馆的梦想。但可以肯定的是,梦想的雏形,是在张小红下岗外出学艺回来的创业初期。有一回,她深入赣西一个小村庄与民间绣娘探讨刺绣技艺时,绣娘漫不经心说出的一番话,带给张小红极大的心灵触动。那名绣娘随口聊道,最近村里先后来了好几个外地人收购夏布蚊帐、夏布刺绣,口围、肚兜等民间手工绣品,说是拿到国外能卖好价钱。再过一两年,这样的东西肯定会在村里绝迹。张小红一听,心头不由得隐隐作痛。她想,以前总有人说江西没有刺绣历史,现在,这些散落在赣西大地上的夏布绣品,却一件件被人收购卖到国外去,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事情啊!今后我们江西的刺绣历史倒真的无处可寻找了!为什么我自己不可以将它们买下,将来建一家博物馆展出,也算是为抢救保护夏布绣品,挖掘夏布绣的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干就干。于是,张小红在下乡调查民间刺绣文化、交流刺绣技艺时,给自己下达了一项新任务,那就是像小商小贩一般讨价还价收购绣品。 如今,张小红更愿提及的是那时每收购一件珍贵的绣品,所带给她的激动与喜悦。有一次在宜春山间的一户人家,她软磨硬泡一整天,直至黄昏才终于让女户主松口,极不情愿地将一件清代的染色夏布女式上衣出售。当她小心翼翼地将夏布上衣装进一个手提袋,紧紧地捧在怀中离开村庄时,月亮已经挂在半空。她急匆匆地行走在虫声啁啾的山间小径前往镇上投宿,欣喜溢满心间,夜色中竟然没有感觉一丝害怕。至于孤身一人走村串户翻山越岭所遭受的苦,张小红似乎不愿过多提及。但无论如何,张小红足迹所遍布的江西中西部地区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这名纤弱女子风里来雨里去的刚毅身姿。那些与她打过交道的淳朴老表,也许一直记得张小红诚恳的话语、亲切的笑声,还有她曾许多次衣衫淋湿狼狈不堪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2005年夏季的一天,张小红听说分宜一位老婆婆家里有一套夏布绣枕顶绣品。第二天,张小红提着水果坐车近两小时下车后,步行半个多小时找到居住小村庄一隅的老婆婆,诚恳地表达了收购枕顶绣品的意向。老婆婆微笑着不置可否。张小红便将水果放在八仙桌上,挽起袖子开始帮老婆婆收拾房间,其后又陪同老婆婆下地干活。整整一个星期,张小红每天往返新余与老婆婆家,聊闲天,做家务,干农活,脸黑了,人瘦了。第七天傍晚,张小红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回家时,老婆婆过意不去了,讪笑着对张小红说:“闺女,吃了你这么多水果,又劳你做了好几天活,真是不好意思啊!那件东西,去年我已经卖给别人了。好闺女,早知道会有你这么诚心的人,别人就是出天价,我也要将那套夏布绣枕顶绣品留下来卖给你啊!” 记忆中尤让张小红满腹委屈的,有一次,她在一户人家家里就一件绣品谈好价钱后,张小红便将钱交到了女主人手中。可当男主人上楼拿下绣品准备递给张小红时,令人难堪的事情发生了,女主人挡在张小红前面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男主人先是一愣,随即将绣品藏在身后附和。张小红满脸涨红说自己给了钱,并说出刚才给的一叠钱中有几张百元、几个拾元、几张五元。女主人不慌不忙将全身上下的口袋翻了个遍,然后理直气壮地说,不仅她身上没有这些钱,就是她家里也没有这么多钱。要不,张小红可以随便搜查。张小红怎么敢啊!她只能眼泪巴巴地求告,女主人一见此情形,更觉得她好欺负,便一边将张小红推搡至屋外,一边嚷嚷张小红耍赖,男主人则更来劲头,说是要打电话报警将张小红抓去派出所。喧闹声引来许多村民,张小红想将事情经过诉说清楚,可女主人先声夺人颠倒黑白,于是张小红又被村民一番指责。无奈,张小红只好噙泪再次交钱,然后抱着绣品在一片责难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有波折,有艰辛,有欢欣,有收获……就这样,那些散落在赣鄱大地的珍贵绣品,一件一件累积到张小红的家中。面对这些宝藏,张小红渐渐感觉到一家属于自己的博物馆似乎触手可及。可与此同时,她心中也越来越不安。因为收购绣品花费巨资方面,她一直瞒着自己的丈夫李桂林呢!当她大包小包地把绣品往家里搬时,她每每对李桂林说,这是人家原来准备丢掉,听她想收藏便送她的。或者,她太喜欢了,就花几个小钱买下的。的确,张小红撒谎了,有好几件上万元数万元的“无价之宝”,她都对李桂林说收购价是千余元或者数百元。面对家中堆积如山的一箱箱私藏,李桂林终于开始怀疑,不住地盘问张小红的真实想法。张小红只好坦白,李桂林为之陷入沉默。几天后,他郑重地对张小红说:“小红,你现在的创业还刚刚步入正轨,收益菲薄,家中积蓄也有限,夏布绣的发展还需要很多的资金注入,你把家里的钱都拿去买绣品,今后怎么去参与刺绣行业的竞争?建夏布绣博物馆,按说那也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就是想建,也不可能筹集那么多资金。小红啊,你就别好高骛远,还是好好地做刺绣吧!”李桂林说得有道理,张小红只能微笑以对,点头答应好好。然而这以后下乡,她依然我行我素。李桂林生气了,当张小红再一次提回一大包绣品时,他有几天黑着脸不搭理她。张小红可不想让夫妻关系持续僵持,她一面笑脸赔不是,一面不断地做李桂林的思想工作,她聊着这些绣品的重要价值,聊着她所热爱的夏布绣所需要挖掘的历史,聊着一家博物馆对夏布绣发展的意义,聊着自己不可动摇的信念…… 也不知是张小红的话语打动了李桂林,还是李桂林深知妻子脾气犟这即成的事实难以扭转,或者,原本就是他心疼妻子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的辛苦,反正,从此李桂林没有再为张小红收购绣品“闹别扭”。甚至,这以后,李桂林总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陪同张小红下乡,并且在他的带动下,张小红的儿子儿媳也不时跟随她下乡。 张小红,这位江西民间刺绣的孤独采集者,从此不再一人行走在乡野小道山水之间。 三 随着张小红的创业路越走越宽,夏布绣越来越被市场和社会认可,张小红对夏布绣的发展也有了深入思考与重新定位。于是,一个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已然明晰:夏布绣要与四大名绣比翼齐飞,成为刺绣行业的第五大名绣。如此,建造夏布绣博物馆,让其成为展示夏布绣遗迹风貌当代风采,提升夏布绣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镇,无疑成为当务之急。 按说,张小红下岗后立志创业,理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然而,当张小红想寻求在土地资金方面的资助建造博物馆,因而四处请托宣传夏布绣,递送相关报告时,她的下岗女工身份,却被某些人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不仅夏布绣的发展被他们当成是苏绣的衍生品,并且张小红的创业也成为蒙骗圈钱的勾当。有一次在市里的一个大型会议上,正轮上张小红发言,她刚说出“我们渝州绣坊……”几个字,就被主持会议的领导截口打断,那位领导指着张小红说:“你那渝州绣坊没什么发展,就不用谈了。至于夏布绣,不就是在苎麻布上绣绣花嘛,更没有什么好谈的。听说你还想建一个什么夏布绣博物馆,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好了,下一个!”一番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顿时令张小红脸色刷白,泪如雨下。 言语的抨击,行动的打压,确实曾让张小红一度丧气过。但她每每迅即振作起来,继续义无反顾地做着筹建夏布绣博物馆的宣传工作,继续多方寻求帮助。终于,张小红的诚心、执着及追求感动了许多领导,他们陆续向张小红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两次,政府方面力排众议,规划土地给张小红建造夏布绣博物馆。 第一次是市里经过协调,决定在市区某处划定一块土地给张小红建造博物馆。张小红得知消息后,想着不久家中那些收藏的珍品终于可以大方示人,夏布绣终于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历史,她简直欣喜若狂。然而,原居户的拆迁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不可想象的阻力,几个月下来竟然毫无进展。刚开始,张小红还信心满满,认为假以时日,拆迁肯定能完成。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拆迁依然停滞不前。如此,张小红也就不再抱希望。 第二次,张小红遇上了对夏布绣大力支持的时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下,市里协调一单位提供数十亩地给张小红。数十亩地,让张小红有了更大的“野心”,她的规划是建设一个夏绣园,不仅包括夏布绣博物馆,还有夏布绣艺术研究所,夏布绣体验馆……谁知双方在交涉“二通一平”和土地价格时,对方提出的条件,张小红夫妻难以接受,因为以他们当时的经济实力根本无力承担。无奈,张小红只能选择放弃。 两次费尽周折,不仅一无所获,还陷入不少是非纠葛中,这让张小红烦恼不已,她想政府已经为自己想得够多,也非常尽力,只是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看来只有另想办法。那时,一直关注张小红发展成长的一位市领导,正好从上面争取到一笔扶助资金,这其中就包括以夏布绣发展项目打包在一起的数百万元。因种种因素,当时这笔钱没有进渝州绣坊公司账户,但约定届时须转给张小红。于是,张小红决定动用这笔钱买一个现成的场所打造博物馆。但老天似乎存心要继续磨砺张小红的心志一般,当她与对方协商转账时,对方要求张小红提供对等抵押担保。 “你说我有那么多钱的抵押担保,还干嘛去求人?这是明显的不想给啊。可人家不给,我也没有办法……”事隔多年说起这事,张小红依然眼含热泪,哽咽不已。 夏布绣博物馆的建造之路,似乎在2010年走到了它的无望尽头:求助遇阻,自身无力。张小红整天为之愁眉不展。李桂林劝说张小红:“你为建博物馆吃了那么多苦,看了那么多人的脸色。既然尽了最大努力都无能为力,小红,你就放弃吧!” 但张小红怎么可能放弃呢?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我碰到困难就放弃自己的追求,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张小红,更不会有今天夏布绣的璀璨绽放。几年后,机会终于开始垂青这名执着于夏布绣的女子。2013年,夏布绣的销售收入创张小红创业以来历史最高。同一年,她获得省里一项人才扶持奖励资金。夏布绣博物馆的建造,再次被张小红提出。这一次,家人们达成了一致。李桂林和儿子李良思、儿媳吴婉菁一边在网上查询房源,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城南城北四处实地查看楼盘。张小红呢,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博物馆的构架摆布。两个月后,长林路上一栋两层商住楼面被他们选定。经初步咨询,完全符合建造私人博物馆的条件。 楼面基本选定后,张小红很高兴。可李桂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忧心忡忡,难以做出决定。原来他经过初步框算,将这个楼面买下,到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博物馆,最终要花费近800万元。按他家的经济实力估算,那还得贷款400余万元。为此,李桂林希望张小红再缓几年计划此事。张小红根本不容商量,只一句话摞给丈夫:“不能再拖了!”李桂林苦口婆心地说,贷几百万元或许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家里所有的钱都投去建博物馆,公司发展的流动资金就非常紧张。还有,我们都一大把年纪了,将来万一遇到困难,说不定就会给孩子留下一大笔债务……张小红不听李桂林的解释,只是死死地咬定博物馆必须马上建。这一回,一向对妻子“惟命是从”的李桂林不乐意了,他无论如何不想背负巨额债务。为此老俩口有几天彼此谁都不搭理谁。在这节骨眼上,李良思和吴婉菁小俩口坚定地站在了张小红一边。吴婉菁劝李桂林不要有太多思想负担,要相信夏布绣一定会有更大发展,她说为了夏布绣事业,她与李良思愿意和两位大人一起承担所有债务。小俩口的支持态度,最终促使李桂林下定了决心。 其后,经过一家人商量,李桂林忍痛将以前购置的两套房子拋售,又向银行及亲朋好友贷款300万,盘下了那栋楼面。很快,上海一家专业的博物馆布展公司应邀前来…… 四 2014年7月12日,夏布绣博物馆在新余隆重开馆。那一刻,再精准的语言,再巧妙的艺术手法,都难以表达张小红的复杂心情。毋庸置疑,其中一种情绪自始至终高昂在前列,那就是:高兴! 此时的张小红,名片上的头衔是: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十佳民间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民协副主席、新余市民协主席……并且,她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中国工艺艺术百花奖金奖的获得者。诸多荣誉记录了她在刺绣尤其是夏布刺绣领域的坚守和影响力,同样也见证了一名追求者的艰辛付出与坚定信心。可以说,从一名2002年的落魄下岗女工,到头顶数十个光环的女企业家;从简单的飞针走线,到在艺术殿堂里勾勒赣鄱人文;从最初迫于生计学习技艺,到如今怀揣梦想传承夏布绣,传奇15年,张小红凭借着一股韧劲,迈过一道道坎,开启一扇扇窗,用一根绣花针,绣出了自己色彩斑斓的人生。 开馆时,各大名绣的国家级大师以及各大名校的美术系教授应邀而来。当他们参观完夏布绣博物馆后,一个个都赞叹不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在研讨会发言时说:“将来对我们刺绣的发展,四大名绣之外,再添一大名绣那就是夏布绣。” 夏布绣博物馆位于新余市城北北湖路与长林路交汇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外形古朴庄重,在整条街上显得卓尔不群。馆内藏品达1100余件(套),其中江西民间刺绣文物类1000余件,艺术刺绣100余件,目前展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迈步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长2米、高2.2米的双面夏布绣,它将傅抱石先生的名作《丽人行》中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作品采用透底针、虚实针等多种针法,似虚非虚、似实非实,与夏布的自然肌理高度融合,整幅绣品色泽古朴,栩栩如生,散发出典雅深沉的独特魅力。在一楼设有张小红大师工作室,夏布绣艺术精品区,可欣赏到获奖夏布绣精品作品《滕王阁》《枫落吴江图》……。与张小红大师工作室相邻的还有荣誉展示厅,里面陈列着张小红和她的公司所获得的各类奖杯证书。 由楼道上二楼,是博物馆的主要展示区,由复原区、活态传承区、夏布绣研究所、公共文化交流区四部分组成。长20余米、宽五六米的的复原区,中间一列展柜,两边墙壁或悬挂或摆设刺绣品,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尽显幽静,整洁,素雅。陈列的各个朝代各式各样的肩褡、口围、枕顶、肚兜、三寸金莲绣花鞋等生活刺绣用品,传统的手工夏布织机、明清雕花木床刺绣帐幔、帐帘……仿佛正以它们生动的姿态,向参观者诉说一个个久远或离奇或琐碎,但注定是烟火萦绕的故事。至于新石器时代的骨针,汉代的麻底纺瓦当,北宋的陶搓线球,清代的针筒,民国的手绣绷架,诸如此类,不得不让参观者感佩收藏者的心机。复原区大体上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女红中的首红,较为简略地陈述我国历朝历代的刺绣及刺绣艺术分布情况;第二章为江西民间刺绣,主要通过实物展示,让参观者了解江西民间刺绣的针法、技法、材质,进而了解江西的民俗、民风和民情;第三章为中国夏布绣,主要介绍夏布绣的起源及盛行,突出其在彰显本土文化的同时,注重吸引外来文化元素并加以提炼,最终形成夏绣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作魅力:粗犷质朴,典雅深沉,针法繁杂,淡彩晕染,颇具水墨丹青之独特神韵,是“中国刺绣艺术中的文人画”。 活态传承区也即传习所,是对传统博物馆的创新,成为了夏布绣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此前的博物馆,大都只有静态的物品或者影像资料,并没有动态的演示。而夏布绣博物馆将静态的藏品展示和动态的现场刺绣结合,参观者即可以欣赏到历史的“化石”,又可以观摩身着古装的绣娘演示活生生的夏布绣工艺,欣赏新鲜出炉的夏布绣作品。甚至,如果心动的话,参观者不妨在夏布上飞针走线。 人间荣衰数千载,馆中清朗三五时。在夏布绣博物馆或漫步,或驻足,或小坐;或仰头,或俯身,或贴窗,一个上午的时间,一天的时间,总是悄然而过。这馆内的物,这馆内的人,纵然默然无语,但还是能让人时时感觉一种文化的流淌,一种精神的升华。 2014年,于张小红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毋庸置疑,夏布绣博物馆的建成,对张小红的个人创业,对夏布绣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我们无法想象,于静寂中,当张小红一个人于馆内浏览这些自己千辛万苦收集来的绣品时,她心中涌现着怎样的欢悦;当张小红回顾自己为着建造博物馆所流过的泪,所遭受的罪,所经历的苦时,她心中又会有怎样的感慨。“的确,开馆那几天,我很激动,很兴奋,过去的一切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但很快,我就冷静下来了。因为,还有更大的梦想等着我去实现。”张小红如此说。 有梦想的人是幸运和幸福的。 夏布绣博物馆,毕竟只是张小红梦想的一部分。 五 有人说,一座博物馆,格局可大可小,但它必然要引人领略某一方面的造物精华、人类创造,塑造见识广博、怀着兴趣和好奇、有教养的民众。无论自觉或者不自觉,它都应以这样的人文精神为根基。 张小红一直都有这样的自觉。她曾说:“这些刺绣作品是无形的资产,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要把夏布绣博物馆建成一个爱国、爱家、爱民族的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前人的历史,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热爱它。”遵循于此,夏布绣博物馆作为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正逐渐成为展示地域民间刺绣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素质,浓缩地域特色,推动生态和谐的窗口;正逐渐成为新余市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激发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掌握新余历史文化的一张地域文化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开馆两年半时间,夏布绣博物馆已接待个人、团体游客超过10万人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近百场次。 参观者在惊叹馆内珍藏之丰厚、历史底蕴之深厚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叹张小红这名娴静纤弱的女子,身上所蕴藏的不可思议的斗志。 不错,张小红也是独特的,独特就在于她既不是千万亿万财富的坐拥者,也不是什么奢侈品的收藏家,却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与家人一道打造出了这家世间绝无仅有的夏布绣博物馆。 历史终将证明,这家在行业内拥有首家地位的私人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必将越来越凸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