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蓝图——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五大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实干托起梦想,奋进实现蝶变。 坐标明确、定位清晰的重庆,如何将中央的亲切关怀、殷切期待,化为前进的动力?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是重庆这座直辖市的特殊市情。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庆一直在努力求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举措,我国区域发展呈现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由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的良好态势。 重庆认识到,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共进。 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市委提出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不断推动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格局。这正是重庆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路径选择。 2016年,重庆出台《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以实现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特色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工作目标。 谈变化,最直观的莫过于交通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前,重庆仅建成5座大桥;截至2016年底,仅主城长江和嘉陵江上就拥有桥梁29座;今年,重庆主城将同时建设11座跨江大桥。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桥都”。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目前,重庆实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13公里,规模排名全国第六。其中单轨交通运行里程99公里,重庆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创立了多个国家、行业和地方跨座式单轨标准规范。目前,国内外4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研究应用重庆单轨交通系统…… 截至2016年底,全市铁路网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网络格局,高铁通车里程达到356公里;高速路总里程达到2818公里,路网密度3.42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撤并村全面实现通达,行政村全面实现通畅;内河水运货运平均运距、水路货运周转量等多个水运指标位居全国内河首位,4个枢纽港、9个专业化重点港口为支撑的内河航运体系基本形成;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5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九。 大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侧面。 随着全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区域功能定位的明晰,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正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成渝城市群的主要支撑;以生态经济为支撑的生态发展区,正着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的思路,全市资源要素加快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成为现实。 处于城市发展新区的永川在过去五年中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园区迈上千亿级台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特色轻工等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机器人)示范基地。 处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联合国授予“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谱写了“绿色崛起、富民强区”的精彩篇章。 如今,全市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过去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8%和11.8%,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重庆发展的关键词! 市域内,各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重庆坚持全国“一盘棋”,全面融入、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相关省区市协作合作,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着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
相关阅读: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内蒙古戈壁高速连丝路 京新高速已即将通车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农房入股,让农村闲置房产“活”起来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绿色经济|万山朱砂古镇:一座生态休闲怀旧小镇的崛起
- [ 06-16]【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西篇】构筑法治屏障 保护绿水青山
- [ 06-15]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意义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