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献计献策

2017-05-22 10:55:11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分享到:

5月20日,由西安市政府、中国国际商会、陕西省贸促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集团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召开,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人文交流的新问题、新挑战,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献计献策。

新思想构建多层次人文交流

北京刚刚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全世界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本次西安的研讨会就将这一新思想进一步阐释和深化。

“文化相通相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贸相比,文化的探讨更具有深远意义和持久性。”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认为,“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文化相通为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文化交流使人们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来,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深化人文交流,才能推动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相互理解、友好相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

新思路激活尘封的文化资源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秉承丝绸之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激活尘封的文化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指出,“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的力量,政府主导、民间辅助,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构建。”

“本次研讨会对于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充分挖掘与发挥陕西和西安的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表示,“陕西将充分发挥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动国际文化贸易,建立完善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进一步激活丝路文化和区域经济。”

新路径搭建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多个层面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西安市副市长强晓安希望,本次研讨会以人文交流为主题,研讨新模式,对陕西和西安加强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和合作、探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提供新路径。

“要建立政府、社团、企业多层次人文合作的新机制,开拓出科技、卫生、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会展等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领域。要发挥丝绸之路国家总商会的优势和作用,将其建设成企业对外人文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商务部前副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张志刚建议。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成立两年多来,总商会国家级商协会会员已发展到71个,成立了商贸、金融、文化、交通、能源、信息和产业园七个专业组委会。”丝绸之路国家总商会主席、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强调,下一步将做实、做精、做强网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际发展基金、丝绸之路商贸博览园、丝路智库联盟、丝路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等七大合作平台,携手各国商协会,积极发挥民间力量作用,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建设和创新,为实现包容性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2日 07版)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