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重要讲话在海外反响热烈:开创共赢新模式 建设和谐大家庭
2017-05-16 17:38:31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间对话与多边合作,实现长远、共同利益;有助于在发挥市场力量同时兼顾社会包容性和风险抵御力的提升;有助于有效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基于先进的开放平台理念,催生协同效应,产生创新成果;有助于提供全球需要的正面叙事,释放人类追求和谐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经济增长与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是促进全球包容性增长的先进平台。(经济日报记者陈 建) 保加利亚保中商业发展协会高级顾问白爱琳: 中国政府着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发展计划,有利于推动中国与区域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保加利亚工商界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热情高涨,期待“一带一路”合作给保加利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让两国经济合作项目更有效地对接,让保中合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合作共赢。(经济日报记者田晓军)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毛托尔奇·捷尔吉: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取得最卓越成就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伟大复兴正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带动一个地区复兴的力量,同时也是带动世界复兴的力量。如果没有中国的发展,整个世界都难以复兴,中国是世界复兴的主要引擎。(经济日报记者翟朝辉) 印度尼西亚工业部官员朱利安: 印尼海洋国家的属性使其天然具有成为“海上丝路”支点国家的优势。佐科总统上任以来,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部署与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印尼此次积极参会,旨在通过中印尼友好合作让印尼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和全球价值链,尤其是在物流、交通、航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可以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力实现质的飞跃。(经济日报记者田 原) 沙特阿拉伯资深媒体人萨利赫: 沙特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长期保持着稳定、良好的经贸关系。近年来,沙政府颁布的“2030愿景”及“国家转型计划”等经济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建设非常契合,沙中两国发展战略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沙特期待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对接,加强同中国在原油、石化、交通、核能、矿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加速实现本国的经济转型,为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经济日报记者宋博奇) 天达资产管理公司CEO亨德里克·图尔特: 鉴于中国政府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专注力和投入力度,沿线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前景被十分看好。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将形成巨大的经济共同体,释放沿线地区前所未有的经济潜力,这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具有不可忽视的外溢效应。如果投资者不去关注这一宏大的规划,就好比在数十年前不去了解欧盟的发展路径一样。举例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改善将提升其信用评级,全球债券市场也将随之迎来更多的可投资产品。(经济日报记者蒋华栋) 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长乔博: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世界各国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好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遇。澳中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将提供大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会。澳大利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经验、有需求,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专业技术和投资能力,两国优势相结合将激发出更多机会。相信澳中两国经贸投资合作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一定会有更大发展潜力。(经济日报记者翁东辉) 伦敦金融城亚洲事务大使马雪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时提出,中国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伦敦期待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融资中心的关键作用。即使面临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影响,亚洲投资者的长期投资态度和伦敦本身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依旧能够帮助伦敦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融资中心。(经济日报记者 蒋华栋) 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协会主席迪诺: 印尼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的重要海上运输枢纽,是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第一站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2014年10月,印尼总统佐科提出将印尼打造成为“全球海洋支点”,着力建设海上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海洋经济等。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与中方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补性很强,两国政府和各界均应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充分评估和考量战略对接点、对接形式和对接时间表。其中,加速推进互联互通是当务之急。(经济日报记者田 原)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CEO凯飒: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人试图对自由贸易关起大门。他们以为如此一来便可保护本国产业,防止国民失业。但历史证明并非如此。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机会。截至2016年,中国企业已经与60个国家签订了约4000份EPC(负责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合同。(经济日报记者陈 颐) 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江原规由: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赢得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反全球化势力抬头,此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公共财产”。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和期待越来越高。同时,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120多个国家将中国作为最大或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具有向世界提供“公共财产”的基础和实力。(经济日报记者苏海河) 法国著名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 “一带一路”建设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传达了中国希望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携手创造美好未来的愿景。“一带一路”建设还有效平抑了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及文化狭隘对世界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了东西方彼此理解与交流,通过共赢模式使沿线国家切实感受到了实惠与便利,从而使这种和谐思想深入人心。而且,中国近年来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懈努力,让世人看到了坚持梦想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性,只有对梦想的不断追寻与努力,一切才能成为现实。(经济日报记者李鸿涛) |
相关阅读:
- [ 05-16]他们将把这样的“一带一路”故事带回家
- [ 05-16]本网评论:乘"一带一路"之东风 推动福建大发展
- [ 05-16]洪秀柱:各国都在谈"一带一路" 蔡当局断送未来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