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悬海外”,在舟山新建社区一间展厅,这四个字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但也正是舟山最真实的过去。 如今,舟山已经告别那段历史——一座座跨海大桥通向舟山,长虹卧波,岛陆相连;深水良港门泊万吨货船,出江入海,通达全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全面构建面向国际、联通江海的开放新格局,当好“一带一路”桥头堡,一个海洋战略门户的框架正徐徐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舟山发展“潜力在海,优势在海,希望在海”,强调“舟山要把海洋经济这篇文章做深做大”,并高瞻远瞩地提出,“最重的还是要把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越这么考虑,舟山的地位越不可限量。”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舟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定力扬帆启航,向深海,向远洋,向世界。 春江水暖“舟”先知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 2015年5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语重心长地叮嘱企业,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部署,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拼搏向前。 “面对市场低迷,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汪家政告诉记者,“越是此时,基础越要打牢,等待下一波行情到来时,好大展一番拳脚。” “世界修船看中国,中国修船看舟山。”舟山的修造船业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但随着国际市场低迷,运力过剩问题也困扰着船舶制造业。汪家政说:“一方面做好拆船、修船业务,一方面满足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等细分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在行业蛰伏期的生存之道。” 这也是一条稳中有进的创新之道。“去年9月,德国一家企业下了订单,委托我们生产可装8种规格集装箱的特种集装箱船”,汪家政说,目前国内能做这种“私人定制”非标箱船的船企屈指可数,“所以少有竞争对手。” 这是创新成为第一推动力的时代。在舟山,这样有远见、善创新、抗风浪的企业正越来越多,他们作为参与全球海洋经济竞合发展的企业主体,肩负着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重担,在市场低谷时苦练内功,厚积薄发;一旦机遇来临,则长缨在握,搏击沧海。 科技兴海,迈向深蓝。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也走出一条渔业创新之路,发展国际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远洋水产品冷链物流,打造从近海走向远洋的“蓝色舰队”。不久前,在东南太平洋公海上建立全国首个远洋渔业流动基地,更好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目前,舟山远洋渔业年捕捞量40万吨,占全国的22%,一个海外舟山渔业板块正在崛起。 |
相关阅读:
- [ 05-04]【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村美民富”在这里生动演绎
- [ 05-04]【治国理政新实践·广西篇】桂企“走出去”书写丝路新篇章
- [ 05-0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西篇】江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 [ 05-03]【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攀西经济区以“全创姿势”奔向新增长极”
- [ 05-03]【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贵州蓝皮书:聚焦社会热点问题 分析贵州发展趋势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