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17年九大任务如何完成

2017-03-17 06:58:2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分享到:

视频:动画 | 简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与民生  来源:今日中国

1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原文】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在巩固成果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解读·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要做好“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是做“减法”。去产能、去库存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措施,释优汰劣,把去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和推进。同时,金融、企业、地方政府的杠杆率还很高,要坚持积极稳妥地去杠杆。

二是做“加法”,扩大有效的供给。不能简单地做“减法”,还要同时做好“加法”。我们现在很多东西还是短缺,很多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的步伐落后于消费升级。要扩大有效的供给特别是公共服务的供给,在供给端发力,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是做“乘法”,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不能再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来驱动供给侧改革,而要靠创新驱动、创新引领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2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原文】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单独列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推进,这充分体现了今年工作任务中改革的重要性,是一大亮点。事实上,这也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完善体制机制的现实要求相符。

就具体内容来看,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呈现两大主要思路:一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抓好金融体制改革等,让权责利相统一,突出强调责任约束,在追责、问责方面进行更为明确的规定,进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社会生产力将会被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会得到更强的推动力。我们应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强化落实改革措施,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

3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原文】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解读·

在经济新常态下,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向依靠消费和内需拉动,发展经济的注意力要注重“向内看”。

从外部来看,全球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过去5年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很多加工贸易、制造业也已转移到海外。从内部来看,中国老百姓收入增长,国内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庞大经济体再单纯依靠外部市场拉动已经不符合实际。

当前中国经济中许多问题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供给质量不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就需要我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这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区域发展和城镇化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要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很大、互补性很强、回旋余地大,要分工利用好,协同提升,优化结构。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变成新市民,则意味着消费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4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原文】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解读·

为了振兴实体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问题导向,特别强调了“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工作任务,并针对性地从五方面提出了多项措施。

应该看到,实体经济之所以会表现低迷,主要还在于核心竞争力有所不足,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多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供给端呈现的却是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的局面。因此,要振兴实体经济就必须推动其向中高端迈进,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这其中,创新将是主要动力。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针对实体经济的财税、金融及创新等政策支持下及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实体经济相对于去年出现了明显好转,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市场信心也在增强。在此基础上,实体经济若能充分把握机遇,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利用好持续改善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体经济未来的前景依旧值得期待。

5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原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一定会提农业农村问题,这毫无疑问。现在我们促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走到了一个关键点上,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关键是农产品供给既要优(优质化)也要安(安全化),要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尽可能提供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其中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一号文件”持久关注的主题之一,过去说满足中国人吃饭问题,如今要改善和优化种植结构,扩大效益。

另外,农村还可以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和增长的新需求,同时为农民增收增加新渠道。

新的形势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比如吸收返乡劳动力回乡创业、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等。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高、观念新,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可能成为中国农村未来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需要为这部分人群返乡提供条件,报告提出的农村改革和公共设施建设目标,就是在改善软硬件上下工夫,助推农村发展。

6 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原文】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解读·

在对外开放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一带一路”、外资外贸及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更好地统筹在了一起,并强调“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这对于中国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具体来看,“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对于中国对外开放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明确部署。同时,双向投资、贸易依旧是重点,就双向投资而言,特别是利用外资,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来推动引进外资,通过推进投资便利化、建设高标准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来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要想推动外贸全年回稳向好,还需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优进优出并充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应更加主动积极,在维护现有对外合作的基础上,主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自贸区建设、投资贸易协定谈判,并进一步辐射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7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原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解读·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解决这种传统发展道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常规思路下的修修补补,而必须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省,加快推进发展范式的根本性转变,使经济进入一个新的以追求增进福祉为目的的发展轨道。

具体来看,采取“压煤、削能、治企、控车、控油、降尘、增绿”等大力度常规治霾措施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严重雾霾下形成的危机共识,有助于使这种危机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契机,加快发展范式转轨的进程。以京津冀地区治霾为例,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即“治污、促新、托底”。所谓“治污”,即采取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做好污染源管理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所谓“促新”,即培育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让环境治理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所谓“托底”,即对受影响的地区、产业和群体进行扶助。

8 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原文】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解读·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任务精要具体,目标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

以就业创业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国家整体形势在逐步好转,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法已经落定。我们看到,政策从中央的安排走入了日常的服务工作和管理进程当中。民生工作的重要一点是人群覆盖,除了就业大学生,政府工作报告对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都做了安排。

在具体实施中,应该注意民生任务的分解和责任归属,这样才能进一步追踪、评价。同时也要重视老百姓的实际体验和反馈,将民生改善落到实处。总体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覆盖了就业、教育、健康、文化等领域,特别是提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这些民生实事的落地将切实提高每一个中国人的福祉。

9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原文】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更好为人民服务。

·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单独列出来,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凸显了其重要性。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保证党的意志在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要有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自觉性,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要先把自身建设好。评价政府建设好坏的依据,一是看其守法性、合法性;二是看其廉洁性、自律表现;三是看工作实绩。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体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权力要接受监督。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要做到实干当头。针对一些懒政、低效、不作为现象以及不愿创新、消极被动行为,未来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公务员队伍主动作为、干事创业。

(本版稿件由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赵鹏飞、李婕、邱海峰采访整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