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钢铁“天梯”伸向云端 大凉山“悬崖村”脱贫不再是梦想

2017-03-10 19:27:14吴光于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陈虹虹 王祥楠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3月10日电题:钢铁“天梯”伸向云端大凉山“悬崖村”脱贫不再是梦想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大凉山“悬崖村”村民出行难非常关心。“总书记的关心让我们很受鼓舞,‘悬崖村’的干部群众一定会拧成一股绳,好好干!”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说,现在“悬崖村”出行的“天梯”,是用1500根钢管打造的,父老乡亲脱贫奔小康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了。

“世外桃源”:路途无比艰险

“悬崖村”,位于凉山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名叫阿土列尔村,海拔1600米。从山底的小学到山顶的村庄的海拔高差将近1000米。

这里是位于山顶的美丽山村,从周围的群山不难看出它位于一个山顶之上。(来源:四川在线)

美姑河一路向北,奔腾不息。从县城出发,向东行驶两个小时,便来到了支尔莫乡的狮子山脚下。

被称为“悬崖村”的勒尔社就坐落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腹地。过去,人们进出村子需要攀爬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天梯”,从山脚下的阿土勒尔村牛觉社到半山腰的勒尔社只有4公里,却需要走上5个小时。

其实,勒尔社与山下的“联系”有3条小路。一条经过峡谷,一到雨季,古里拉达河流水位就涨得很高,很难逾越;一条绕着山走,尽管不陡峭,却要多走18公里;不绕路的“天梯”是村民们出入走得最多的“路”,尽管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尽管还有13处几乎垂直、落差近1000米的峭壁,尽管由藤条和木棒编成的梯子很危险……

上山的路途无比艰险,但位于半山台地上的勒尔社却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阿土勒尔村村支书某色吉日介绍说,200多年前,先辈们为躲避战乱,迁徙到此,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就把家安在了山坳里的缓坡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里由于小气候好,农作物产量高出大凉山的其他地方。家家户户都种着玉米和黄豆,村里还种着成片的花椒和核桃。“过去勒尔社行路难,姑娘们要嫁进村来,都要掂量掂量。”某色吉日说。

修路搬迁:“悬崖村”的两大难

近年来,通过州、县两级的帮扶,勒尔社里每户都通了自来水,安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配上了卫星电视,曾经的木板房也建成了瓦房。但与日新月异的外界相比,差距仍不小。

某色子古曾去秦皇岛打过工。之前从未坐过火车的他,进城后被深深震撼了,“山下与山上,完全是两个世界。”

修路,一直是“悬崖村”村民的渴望。“经过测算,通村路需要投资4000万元,而昭觉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拿出将近一半财政收入修路,县财政的确难以筹措。”昭觉县交通局副局长袁文彬说。

为什么不搬迁?“村民们在这里居住了七八代,故土难离,况且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很多地方都比不了,只要有路,就地脱贫不成问题。”阿吾木牛说。

在凉山,还有许多比勒尔社更急需搬迁的地方。凉山州发改委主任赵玉聪介绍,全州40%多的村海拔都在勒尔社之上,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

修路有眉目,脱贫有望了

去年,昭觉县投资100万元,用钢管打造“天梯”,对进出勒尔社的路进行加固改造。去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钢梯不仅让村民上山的时间节省了半个小时,也相对安全了。阿吾木牛说,钢梯的建成让这些住在云端上的老百姓脱贫奔小康有了盼头。

今年2月6日,村民莫色阿果在勒尔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新娘来自雷波县。

“最近村里喜事不断。”某色吉日笑着说,4个月里,村里的小伙子们已迎娶了6位来自外村的新娘。

“以前新娘嫁进村来,需要提前一个月挑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新娘从山下背上来。现在有了钢梯,新娘可以自己走上山。以后村里的喜事会更多。”某色吉日自信地说。

2016年1月,阿土勒尔村就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养了400多只山羊和80多只绵羊,“路”好了,再也不愁销路了。

“总书记的话让大伙很受鼓励,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抓好脐橙、核桃、青花椒等经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结合‘四好’创建工作,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阿吾木牛说。

站在勒尔社向下俯瞰,是落差上千米的古里大峡谷,山坡上羊儿在悠闲地吃着草,还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向远望,山峦起伏,森林里依稀传来猴子的叫声。

“悬崖村”及周边村落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投资者。去年,成都一旅游企业与昭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旅游开发协议,拟投资3亿元,打造古里大峡谷景区。

更安全的道路也有了眉目——未来,一条沿着大峡谷修建的栈道不仅可以让村民出行更方便,还会将更多的游客带进“世外桃源”。

“我们将结合民族特色打造一个传统的民俗村落,让外面的游客进来住一两天,体验我们彝家的风俗。这里有原始森林、温泉、溶洞、民俗……一旦开发必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阿吾木牛充满信心。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