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烧钱”大战仍在继续 二手车电商如何“咸鱼翻身”

2017-02-22 07:56:4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任编辑:周冬我来说两句

2月8日,第三方二手车估值定价平台“车300”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据悉,这已经是进入2017年以来第四家拿到融资的二手车电商企业。尽管已经经历了两年广告车轮战,但在资本的持续注入之下,二手车电商市场这种“烧钱”模式似乎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不烧钱会死,烧钱不一定能活”的二手车电商企业屡受资本青睐?而在持续“烧钱”的同时,二手车电商未来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市场增势催发广告大战

2015年,凭借一波波的投资热潮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战,二手车电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优信二手车在2015年9月重金买下《中国好声音》天价广告位,同时赞助《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等综艺节目,打响二手车电商广告战第一枪。随后,人人车、二手瓜子车、优信等平台也纷纷“参战”,一掷千金。以优信为例,其在2015年到2016年初的广告策略是打响知名度,投放了大约5亿元人民币的广告。有数据显示,2015年二手车电商广告费超过8亿元人民币,2016年其金额已经到了10亿元。

二手车电商“争夺天下”的背后,是近两年整个二手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月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公布了2016年二手车全年交易量。据统计,去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到1039.07万辆,累计同比增加10.33%。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到2020年,中国二手车交易规模将达到2920万辆,新车和二手车交易比例接近1:1。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将保持10%—15%的中速增长。

作为新生业态,二手车电商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尚且有限。但是由于基数小,二手车电商的成交增速远高于传统二手车市场增速。投资者屡屡注资,也正是看中了二手车电商的市场前景。

盈利模式尚显捉襟见肘

尽管二手车电商得到了资本的青睐,但从目前来看,已经实现根本盈利的企业却屈指可数。优信表示其二手车业务从2016年11月份已开始盈利;而人人车则宣称已于2016年11月实现正毛利,预计2017年实现全面盈利。其余企业对于何时能够实现盈利,尚不能给出时间表。

从运营模式来看,现在的二手车电商平台主要有2B模式(二手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运营模式),如优信、车易拍等企业;B2C模式(供应商对客户之间的运营模式),如好车无忧等企业;以及以人人车、瓜子二手车为代表的C2C模式(客户对客户之间的运营模式)。

各种不同的运营模式都有着其不同的优缺点。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拥有占领市场的绝对优势。但不管是哪种模式运营的企业,其盈利都要靠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而事实上,对于许多二手车电商企业来讲,与高额的广告投放相比,仅靠收取服务费则显得捉襟见肘。

汽车金融已成行业风口

“烧钱”来换取市场份额只是权宜之计,二手车电商企业近期也在积极调整布局,为长远而谋。

在人人车的2017年战略沟通会上,人人车宣布接下来会把金融作为重点业务之一,并公布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宣布与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战略合作,为二手车消费者提供消费贷,另一方面也透露在自建金融专业团队。除了人人车之外,其他玩家口中也在不断传出“金融”相关的消息。几个月前,优信也面向B端车商推出了“任意贷”的金融业务,瓜子二手车、车易拍等均称2017年将重点发展金融业务。

所谓二手车金融,就是将金融业务渗透到二手车交易的各个环节中,用户和供应商可以通过贷款买车等。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市场容量达2万亿元人民币,渗透率达到50%,相比于80%渗透率的美国,未来几年依然有着强劲的增长空间,二手车电商平台则可以顺势收割这一轮增长红利。

尽管众多企业已将金融作为“咸鱼翻身”的机会,但仍然有业内人士认为,二手车电商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服务方面,这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