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听技术大“咖”聊聊能源环保那些事儿

2017-02-10 21:10:47 聂晨静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勍   我来说两句

熊日华博士向记者介绍水处理团队的技术成果。该团队自主研发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能够实现结晶盐的资源化。新华网 聂晨静 摄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聂晨静)在北京市昌平区东南部,温榆河畔,坐落着一座面积10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神华集团、华能集团等中国能源企业巨头的研发总部,就设立在这座颇富现代设计感的科技城里。

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传统能源行业历经酷暑寒冬,非创新不能发展,非绿色不可持续,已成为行业企业共识。立春刚过,记者有幸探访这座科技城,听技术“咖”们聊聊能源环保那些事儿。

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研究。新华网 聂晨静摄

节能减排实现水清气净

“从长远角度来讲,煤炭终究会走向没落。石器时代结束,不是因为没有石器;同样,煤炭时代结束,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煤炭,而是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所长卫昶表达了自己的判断。7年来,他带领350余名技术研发人员,在煤的清洁转化利用、煤基材料、水处理技术、清洁制氢等领域抢滩拔寨、自主创新。

以卫昶团队研发的煤化工废水高倍浓缩处理技术为例,有望将水回收效率从75%提高至97%以上,大幅减少终端废水量,并使整个零排放系统的运行成本降低30%以上。

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一河之隔的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则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走在前列。“我们研发的CO2捕集核心技术已出口美欧等地,能实现高CO2捕集率和高浓度CO2产品的捕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许世森表示。去年7月,华能集团在天津IGCC电站建成我国首套燃烧前CO2捕集装置,CO2的捕集率达90%以上,年捕集CO2的能力达10万吨,为目前国际之最。

  这是技术人员用聚烯烃材料做成的军用空投箱模型。新华网 聂晨静 摄

开动脑筋处处都能变废为宝

“这是我们用煤基功能材料制成的小船,同等强度下,重量比普通同类产品轻30%左右。”“这个空投箱是用聚烯烃材料做的,实验从百米掉落都不会摔碎,耐冲击。”卫昶笑容满面地带记者参观研究所展示大厅里的高科技“宝贝”。

在他的理念里,煤炭的意义远不止于用作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制成有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材料”。为此,团队做了许多相关研发工作,并成功实现变废为宝。“比如粉煤灰,是需要处理的固废,我们从中提取做高分子的填料,用于建材;对于液化残渣,目前被定义为危废,处理成本很高,但我们从中提取碳纤维、导热材料等。”卫昶说。

另一种“碳”——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CO2,在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验室”里,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实验室研究人员王晓龙告诉记者,目前捕集来的CO2主要销向食品行业,一吨食品级CO2能卖500块。

下一步,他们会加强与下游石化产业合作,将CO2更多用于油田里。“注进地底的CO2会变成液相,发生一定反应后可以把油置换出来,油井产出率能提高10-15%。”

  碧澈蓝天下的神华集团一角。新华网 聂晨静 摄

战略眼光不囿于眼前蝇利

作为一名电力人,许世森认为,当前研发碳捕集装置除了减排,更大意义在于技术测试,“未来将年捕集CO2的能力提至千万吨级,与石油产业形成深度合作”。他梦想“把煤做成跟天然气一样干净”。

长远的战略发展,也是卫昶始终坚持的考量。“有一些研发机构,哪里赚钱就去做,这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对于科研机构的投入产出问题,卫昶表示,“希望低碳所不是聚焦短平快,而是真正聚焦大领域大挑战。可能时间会比较长,投入比较大,但最终对集团、对中国能源领域长远发展有好处,回报将更大。”

或许,正是因为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技术“咖”们在科研创新方面孜孜以求,在发展理念方面瞄准长远,能源产业才能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焕发生机,我们才能天更蓝、水更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