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全面”引领新常态 托举伟大中国梦
2016-12-14 10:01:26来源:央视网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
分享到:
|
央视网消息: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央视网《我要问小编》对网友提问进行解答。 网友伊迪问 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拉开了帷幕。会议强调2017年的工作总基调仍将是坚持稳中求进,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知道“四个全面”与“新常态”都提出很长时间了,那么二者有何关联呢? 小编答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新常态”这一执政热词,很多人并不陌生。2014年5月,习近平考察河南的行程中,首次提及“新常态”。当时,总书记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随后,在同年的11月9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发生质的变化;从结构层面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从动力层面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可以说,只有掌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真谛,才能抓住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要义。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的根本指向。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发展更科学,全面小康为其提供了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性目标,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各级政府摒弃“唯GDP”的传统发展思路,深刻认识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全面协调、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当然,“去GDP”同样不可取。 依此判断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普惠式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为着力点,覆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力推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协调推进“双目标”、“双结合”和“双引擎”。 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国实现了稳中有进,让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红利全面释放,牢牢把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呈现出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了全国人民面前。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注入强大动力。 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党中央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制度建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向“攻坚区”和“深水区”挺进,从高考改革、户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到公车改革、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啃下了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 “举一纲而万目张”,伴随着啃“硬骨头”、重点突破关节点问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保障更加坚实更加有力,各种利好新政纷纷出台,层出不穷,打破了利益固化籓篱,解除了限制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激发了经济活力。经济增长机制转换和宏观调控体系完善,也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根本保障。 再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保驾护航。 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快形成统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为经济有序运行提供法治保障。 只有在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下,才能形成保护产权、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环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有效保护知识产权,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近年,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从一份份“权力清单”的公布,到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化解矛盾的最有力武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政治文明生态进一步出现,良好的法治环境正在形成,依法治国的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波澜不惊、破浪前行的压舱石。 经济新常态需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有效促进党员干部按经济规律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开端、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简政放权有序进行,党员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明显提高,政府“缺位”“越位”现象明显减少。 据统计,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9622起、处理18740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1913人。 党中央着力构建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制度之网,使约束权力冲动的“制度牢笼”越扎越紧,党内法规体系、干部人事制度、党员和干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显著改善了党风政风,赢得了党心民心。这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总之,新常态是一个长久的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机遇,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而“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常态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有了新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筑我中国梦,风好正扬帆”。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重要战略保证,更是为新中国建国100周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保证。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相关阅读:
- [ 12-14]构筑中国梦引领新征程 “四个全面”取得重大进展
- [ 12-13]涵养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
- [ 12-12]2016“中国梦”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推选活动 福建4作品获奖
- [ 12-09]“互联网+思想政治”,让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 [ 12-08]【中国梦实践者】陈晓磐:小警务,大作为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