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证据还HIV“零号病人”清白:基因组只是美国病毒株

2016-10-31 07:03:04 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张梦然

第一个得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患者,被医学界称为“零号病人”。

1981年6月,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介绍了5例患者的病史,这是一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疾病,首次正式记录在案。1982年,该病被命名为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至1984年,HIV病毒才被证明为艾滋病发病的原因。

艾滋病“零号病人”据认为是名叫盖特恩·杜加斯的加拿大航空乘务员,工作性质让他常年在世界各地穿行。许多人认为,早期的艾滋病感染者都与这位“零号病人”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性接触,这些感染者分布在美国不同的城市中。

据《科学美国人》27日文章称,所谓HIV“零号病人”竟是一次重大误判!证据就是最新出炉的艾滋病毒基因分析。

被粗暴标记的“零号病人”

1984年,杜加斯因艾滋病逝世。几年后,记者兰迪·希尔茨撰写了《世纪的哭泣》一书,提及“零号病人”的姓名,但书中称,艾滋病是否由他带到北美仍然存疑。而媒体在对这本书报道时,暗示他就是此地艾滋病疫情的“源头”,当时《纽约时报》头版竟用《那个带来艾滋的男人》作为标题。

尽管曾有科研人员认为,这样简单粗暴地标记“零号病人”缺乏科学依据。但实际情况却是,媒体和公众已经开始不可控制地诋毁杜加斯的“罪行”。20世纪80年代后期,杜加斯私生活“臭名昭著”的形象凝固在公众意识里,他的名字也一直和HIV“零号病人”画上等号。

然而,英国《自然》杂志26日在线发表的一篇遗传学论文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从加勒比地区“空降”到美国纽约,导致了艾滋病在整个北美的流行。

时隔30年后,科学家终于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并结合历史和基因组分析,还了被错认的“零号病人”一个清白。

基因组分析洗清“罪名”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迈克尔·沃罗贝及其同事,此次对8个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些基因组来自上世纪70年代采集于美国的原始血清样本。研究人员从血样中分离出了几乎完整的HIV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病毒在该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基因多样性,这很可能来自加勒比地区先前的疫情。

研究人员还复原了所谓“零号病人”的HIV-1基因组,再从早期分离出的HIV病毒进化树来看,杜加斯血液中的HIV基因,处于HIV进化树的中间偏后,他基因组中的HIV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亦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就是HIV病毒感染的第一人。当然,他更不是这种病毒在整个北美传播的关键人物。

换句话说,沃罗贝团队的最新基因组分析表明,所谓“零号病人”的HIV-1基因组,只是当时典型的美国病毒株,并非HIV病毒在美国多样性的基础。

从“O”到“0”的以讹传讹

更匪夷所思的是,沃罗贝团队还发现,这名患者其实只是被称之为O病人——因为他来自“加州以外(Outside of California)”地区,简略的用了开头字母O,但随后讹传成了数字0。这一惊人的笔误也同样出现在大量科学文献中,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普遍相信这个“零号病人”的故事。只是一直以来,研究人员从未找到所谓“零号病人”是首个感染HIV-1病毒的病人的任何证据。

HIV-1毒株M组B亚型在北美的出现,标志着HIV/AIDS疫情的关键转折点,但此前人们尚不清楚这事件的具体细节,仅仅是简单标记了一个“零号病人”,并让这个稀里糊涂的答案持续了近30年。

论文作者表示,新研究使用了早期存档的完整病毒基因组,并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下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倘若技术手段无法做到这一点,也就无从发现这个HIV/AIDS疫情早期标志性事件的详情,亦不可能纠正历史对“零号病人”的误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