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交织”的文化特征 整体上看,当前的网络剧创作呈现出丰富又单调、建构又解构、表现又遮蔽等“悖论交织”的文化特点。在题材上,网络剧的类型正日益丰富而多元化。互联网平台的低门槛使得网络剧具有得天独厚的选择优势,除经典的言情、都市、革命题材之外,传统电视剧中有所受限的警匪、惊悚甚至禁忌之爱等边缘题材都有一定数量的呈现。然而,在迎合互联网年轻群体多样化需求的同时,网络剧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同质化问题。要么是在逐利原则的主导下,一部走红,多部扎堆,大有不“玩坏”不罢休的态势;要么热衷于炒“CP”(英文character pairing缩写,意为人物配对关系),无论什么剧都能拍成“换汤不换药”的高颜值爱情片,难显辨识度。 在现实题材的呈现上,网络剧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出于迎合年轻观众、拉近观剧心理的需要,现实题材的网络剧在数量上占据着半壁江山,其关注视野几乎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处。这当然是好事,但一定程度的监管缺位以及审美距离的缺乏,却导致部分作品过度迎合观众,格调不高、低俗化问题突出。例如《暗黑者》《心理罪》《灵魂摆渡》等悬疑灵异题材就存在着渲染迷信等倾向,一些剧作更习惯打政策擦边球,以露骨对白和媚俗桥段,突出色情暴力,对青少年观剧主体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剧先天具有对草根群体喜怒哀乐的亲近性,所关注的大多是生活中的平凡个体或是边缘群体,尤其热衷于“屌丝”逆袭的故事。如《老男孩》中因参加选秀而圆梦舞台的肖大宝和王小帅,《余罪》中因机缘巧合而成为卧底英雄的余罪。这些主角普遍处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地带”,多少有些狡黠、痞气或游走法律边缘的“不完美”。然而网络剧在着力建构平民偶像的同时,却流露出塑造“边缘人物”的刻意。这类“不完美”角色相较于“高大全”人物虽然更加真实,但关注视角的狭隘和自我设限,也限制了网络剧走向更大舞台和更高艺术境界的可能。 归根结底,发端于网民自娱自乐的网络剧,还是“娱乐有余”而“内涵不足”。“娱乐化”可以说是网络剧创作的“集体无意识”,相当数量的网络剧往往徒有热闹而内涵空洞,即便是讲述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也往往将“白日梦”表现得过于肤浅粗暴甚至虚假滑稽。诸如《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网络剧,基本上可归之为“恶搞段子集”;《太子妃升职记》等剧情“雷点”满屏,却鲜有能引人思考的价值内涵;《盗墓笔记》等作品也顶多停留于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层次,对追寻生命意义和理想信念等价值观主题挖掘甚少。 价值引领是必然需求 面对当下市场大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业者更应当意识到,网络剧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能否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厚植文化内涵,关系到国内网络剧乃至电视剧领域是否能迎来更大的机遇。 应该说,坚持内容为王、品质取胜是推动网络剧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兴产业,网络剧与成熟的电视剧行业相比,更易被大众所包容。但随着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和选择性的增多,网络剧势必要摒弃粗制滥造和过度营销的老套路,把内容品质放在第一位。唯有自觉提高原创力和创作质量,凭借扎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方能赢得关注和口碑。而一些超级网络剧虽点击量巨大,观众评价却惨不忍睹,透支信誉的同时也耗尽了“IP”的含金量,这对众多依赖“IP”效应而忽略质量打磨的网络剧创作者,将是极大的警醒。 融入价值内涵、文化引领是提升网络剧质量的应然需要。文艺的本质功能在于文化的承载、价值的引领和精神的蕴涵。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剧在引领青少年文化品位、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等方面,责无旁贷。有品位有追求的网络剧,更不能仅仅充当年轻人放松娱乐、宣泄压力的出口,而应坚守自身的文化担当,自觉摒弃庸俗、低俗、媚俗内容,积极表现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真善美,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品相,引领青年受众的欣赏口味,以此实现网络剧文化品位的真正提振。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