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19家房企拿下全国四成高价地 密集调控能否让高价地降温

2016-10-13 07:33:32朱开云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分享到:

今年前10个月,高价地频现成为土地拍卖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统计显示,前10月全国合计已经出现213宗单宗地块超过10亿且溢价率超过100%的高价地块,而其中40%的高价地块被19家房企抢得。那么,是何原因导致了今年高价地的涌现?高价地将何去何从?在目前楼市密集调控的背景下,这些抢得高价地的房企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现象

85宗地块今年超10亿元成交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0月11日,年内拿地总金额最多的19大房企合计拿地金额为7013亿元,合计建筑面积为10338万平方米,平均拿地成本为6783元每平方米,相比2015年标杆房企的企业拿地平均成本增加高达52.8%。

19家企业拿地比例中,合计招拍挂市场获得662宗地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块达到了122宗,超过10亿元的单宗地块达到了85宗,其中122宗高溢价率地块合计金额达到2509亿元,占比达到了36%。从全国看,前10月全国合计已经出现213宗单宗地块超过10亿且溢价率超过100%的高价地块,也就是说今年全国40%的高价地块被这19个企业获得。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以来拿地花费金额最多的房企是融创中国,其拿下的44宗地总金额达到775.34亿元;其次是中国恒大,其拿下的82宗地总价为549.29亿元;第三是招商蛇口的11宗地,花费543.61亿元。

分析

房企为何热衷于拿高价地?

今年以来,房企为何热衷于拿高价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企抢地积极性大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主要原因。过去几个月整体信贷政策宽松,大部分房企发债成本明显降低,最低甚至在3%左右。宽松的信贷货币政策,导致房企积极补充库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公司债几乎是房企融资的最重要途径。统计显示,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公司债约占到房企债务融资总额的76%。2013年、2014年,公司债规模分别为5.15亿元和139.50亿元,2015年则开启井喷模式,骤升到4122亿元,今年前9个月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481.04亿元。

2015年至今的土地扩张中,参与过高价地项目的房企都发行过一定规模的公司债。比如,制造多宗地王的信达地产,今年5月24日和8月12日发债累计融资60亿元,8月23日再发债不超过110亿元。

在本轮房地产的扩张中,房企拿地的高杠杆一直为业内人士所诟病。据一名地产业内人士介绍,一些房企在拿地环节就开始引入杠杆资金,在土地竞拍环节引入夹层融资。一些房企甚至采取明股实债模式巧妙地规避相关的监管规定。

展望

密集调控能否让高价地降温

今年国庆期间,楼市迎来“密集调控周”,相继有21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包括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深圳、广州、佛山、南宁、南京、厦门、珠海、东莞、福州、惠州、佛山、南昌。今年以来,这些城市频繁土地拍卖产生高价地,房价的涨幅也在全国楼市中处于前列。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多个城市的调控政策就土地市场的降温做出了政策安排。比如,10月8日上海加码楼市调控,要求银行贷款、信托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保险资金等不得用于缴付土地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竞买人在申请参加土地招拍挂活动时,应承诺资金来源为合规的自有资金。

今年以来,中部城市合肥土地拍卖市场高价地频现,而合肥出台的楼市新政也规定了土拍新规则。首先,明确提出竞买人报名参与市区和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范围内的居住用地竞买时,每次拍卖会仅限参与其中一宗居住用地的竞买。其次,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公积金贷款购房等。

多名地产分析人士指出,在密集调控的背景下,土地市场有望率先降温。张大伟认为,楼市开启调控,多家企业将面临压力,特别是在调控城市拿地多的企业,很可能面临市场全面限价、限购的影响。大量的高价地分布在这些调控城市中,如果这些城市调控政策持续严厉,这些房企未来的销售压力将非常巨大,特别是部分销售额只有200亿左右的企业,在楼市调控后压力可想而知。对于那些溢价率超过100%的高价地来说,地块区域未来1-2年售价涨幅不到100%,地块入市的难度都非常大。而在目前调控的氛围下,这个涨幅几乎不太可能。

张大伟认为,土地成本明显上涨影响了房企的利润率。预计在利润下调的情况下,将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房地产公司离开房地产领域,而房地产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分化还将持续。对于房企来说,未来布局在三四线较多的,可能将持续面临去库存的难题。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则认为,伴随着新一轮的密集楼市调控,部分房企将会在并购整合大潮中退出楼市。这包括部分拿高价地的房企在内,还有部分金融机构“降杠杆”后资金链或断裂被收购或整合的房企、央企与品牌房企并购整合下的部分中小房企、非专业的跨界进入楼市的房企、积极转型中的房企、地方政府集中整治的僵尸房企。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