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国内>社会> 正文
分享到:

【网络媒体走转改】挪穷窝 养肉牛 村民马文义唱响致富曲

2016-09-24 21:39:05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132户村民发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户均养牛10头以上,人均畜牧收入达到4365元,颉岭村通过搬迁集中安置挪出了穷窝。如今,村里修建了水泥路,家家盖了新房,通了自来水,过去出门必带“雨鞋鞭杆烂棉袄”三件宝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村貌

  村貌

马义文

  马文义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出门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喝水基本靠挑,养牛基本靠放,打开电视雪花飘飘。”这是甘肃省平凉市峡门乡颉岭村村民过去生活的“写照”。

一道又一道的山沟沟,隔断了这里的村民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住在深山里,村民没有致富产业,种植收入又不高,全靠务工很难脱贫。”峡门乡党委书记朱建民介绍,2015年,当地政府削平三个山头作为集中安置区建设用地,对分散居住在13个沟壑梁峁的76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并在安置区建设肉牛养殖小区3处,养牛暖棚60座,实施人畜分离,村民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37岁的马文义就是其中一户。

搬到新地方后条件逐渐好转,看到别人慢慢致富,马文义也开始琢磨:他发现周边市场对牛肉的需求很大,决定养肉牛。

创业是艰难的,也是艰辛的。刚开始养殖时,因为妻子还要照顾老人,家里还有2个上学的孩子,养殖的重担全落在了马文义一人身上。他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为牛添饲料,清扫牛舍,深夜还要起来到牛棚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异常,要是发现异常,必须及时诊断治疗,不敢有半点的疏忽。

马文义买了很多肉牛养殖方面的书籍,一有空闲就一本本“啃”,边学习、边实践,从一窍不通变成了小专家,他家肉牛从入栏到出栏,没出现过死亡。因为养的牛个个膘肥体壮,远近商客抢着前来下单。目前马文义家已有存栏肉牛15头,年出栏量达到8头以上,仅肉牛养殖一项年收入就超过4万元。

肉牛养殖成功了,马文义又开始发展种植业,在地里种植了大片玉米,一方面解决了饲料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大量的农家肥有了去处,玉米等作物涨势更旺。

马文义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发现,肉牛养殖是个不错的选择。132户村民发起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户均养牛10头以上,人均畜牧收入达到4365元,颉岭村通过搬迁集中安置挪出了穷窝。

朱建民介绍,搬迁过程中,当地政府整合中央财政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1006.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2万元,建成了路、水、电、房、村部、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金融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解决了村民生活和生产的问题,也把村民引上了致富路。如今,村里修建了水泥路,家家盖了新房,通了自来水,过去出门必带“雨鞋鞭杆烂棉袄”三件宝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