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骗子谎称“导师”电话借钱 清华一研究生中招

2016-09-20 07:04:13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导师”电话借钱 清华学生中招

警方提示:接到类似电话要找当事人核实

昨日,清华大学一研究生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导师,借钱急用,该生立刻用支付宝向对方发来的银行卡里转入900元,向导师核实后发现被骗。学生称对方口音与导师相近,且准确说出双方姓名和其他信息,她便没有怀疑。属地派出所向北京晨报记者证实,此前也有高校学生遭遇此类诈骗,开学之初他们联合学校进行防电信诈骗教育,无奈不法分子花样百出,学生们防范意识不足,骗子屡次得手。

经过:骗子谎称导师骗学生转账

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小陈讲,早晨8点左右,她接到一个陌生手机号码来电,“对方称是我导师,遇到点事儿,急用钱”。小陈回忆,当时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和她导师的声音确实很像,加上对方能准确报出导师和她的名字,她便没有怀疑,满口答应下来。

电话挂断后,对方发来一条短信,内有一个银行卡号和账户名。尽管账户名并非是小陈导师的名字,但她并未理会,以为导师借了他人的银行卡,没有任何怀疑,遂通过支付宝向该卡转入900元,“他要的钱更多,900元是我支付宝里的全部家当”。

转账后,小陈才觉得不妥,立即致电导师核实,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导师说他根本没和我联系过,也没见过那个电话号码和银行卡号。我意识到是受骗了,赶紧报了学校保卫处”。同学们说起这事,她才知道之前也有人接到过“我是你导师”这种诈骗电话,“不少学生都被骗了,真以为是导师要借钱,不好意思多问就把钱打过去了,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都有。”小陈也很纳闷儿,“骗子怎么知道我们师生这么详细的信息呢,真可怕”。

记者根据小陈提供“骗子”的手机号码拨打过去,始终无人接听。

清华保卫处:每年开学进行防骗教育

北京晨报记者随后联系了清华大学保卫处,对方称像小陈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每年开学之初,我们都会对新生进行防电信诈骗的教育,但还是难以杜绝这样的事儿发生。接到学生报案后,我们会上报辖区派出所展开调查。”记者昨日在清华大学走访时也发现,在教学楼、学生公寓等一些地方都有公安部门提醒学生谨防电信诈骗的海报。

警方:接到类似电话先核实

中关村派出所民警也向记者证实,近年来时常发生有高校学生被“我是你导师(老师)”电话诈骗忽悠,“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类似于‘我是你领导’,是常见的诈骗手段之一。但近些年的电信诈骗花样百出,而且学生社会经验较少,防范意识不高,也是骗子能得逞的原因之一。”民警借此提示高校师生,接到类似电话要多考虑,分析情况,找当事人核实,切勿轻易给陌生账号汇款。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

十大电信诈骗手法

1、“你的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骗子首先窃取受害者网银登录账号和密码,通过操作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称要退还资金,骗取受害者短信验证码,完成银行卡资金盗取。

2、“你涉嫌违法了”“你涉嫌洗钱”“你涉嫌非法集资”“你信用透支需负刑事责任”,冒充公检法对用户进行威胁恐吓,进行诈骗,让受害者“花钱了事”。

3、“您乘坐的××航班取消了”。骗子谎称改签退票等理由,引导民众进入钓鱼网站,虚假号码,进行到汇款的陷阱。

4、“你购买的商品断货,可以申请退款”。骗子掌握受害者的网购信息,并通过准确的描述受害者购物信息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进而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

5、“你中大奖了”。骗子利用网络、电话、短信、快递等形式发布中奖信息诱骗受害者上当后,让受害者交纳公证费、拍卖费或手续费,从而骗取钱财。

6、“领取新生儿补贴”“领取残疾人补贴”“领取新生入学奖学金”。骗子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称为方便领取补贴需提供银行卡账户及密码或直接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按照其提示进行操作,骗子趁机将受害人账户上的钱转走。

7、“你的医保卡异常”。骗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猜猜我是谁”。骗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9、“我这儿有答案”。骗子给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

10、“你闺女出车祸了”“你儿子把别人打残了”。骗子在预先了解受害者家庭成员的情况下,冒充医务人员、学校辅导员或朋友,通过打电话谎称其亲朋子女“出车祸”或将人打伤甚至打死,急需赔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