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G20
2016-09-04 07:42:40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2013年8月21-22日,“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的20国智库研讨会。 这次会议相当成功。一是参会国齐,代表性强:G20国家均有全球治理专业的智库学者参加;二是会期及时,影响直接:在当年G20峰会之前的半个月召开,收到了2013年主办国俄罗斯和2014年主办国澳大利亚官方的相关反应。更重要的是,会议还通过了全球第一份G20智库共同声明,呼吁延续这个国际治理机制。毕竟,当时已有欧美智库开始质疑G20的作用了。 不过,在当时中国智库界而言,对于全球治理、G20意义并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会务。 比如,如何请会议代表。中国一些企业或机构常习惯于邀请一些国外政要、名流来撑门面,容易给外界留下中国是“人傻、钱多、速来”的“暴发户”消极印象。那时,曾想过邀请几位前外国政要,但对方动辄开出头等舱、数位随从、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出场费等要求。很明显,国外名人尤其是一些著名前政要已被中国“宠坏了”。最终20国智库会议决定邀请真才实学者,选择了开扎扎实实的研讨会,而不是办一个走过场的会议“名利场”,尝试将十八大以后出台的“八项规定”改革运用于国际场合。 再比如,会议的议事规则。中国盛行的各类学术研讨会,不少都出现过会期过长、议事散漫、会程延时等不良现象。人大重阳采取的方式是,既然大会已分发了各自递交的与会论文,就最好“脱稿”发言,且用5分钟沙漏严格计时。当时就有国际学者评价,这是第一次感受到中国知识界的会议创新追求和务实学术形象,可那会儿已是2013年了。 又比如,会议的结论。当时达成的“20国智库共同声明”堪称一个典型范例。该声明同意“着手组建G20智库年会机制”被视为是中国人主导的第一个全球智库机制。声明虽只有500多字,讨论之前却经过数轮的艰难沟通、几易初稿,会议讨论时也争论激烈、几度陷入僵局。这背后折射的是三年前中国学者的国际化理念、英文能力、学术外交水平相对滞后。 2014 年 G20 智库会议,争取更多的国际舆论支持2014年9月5-6日,人大重阳召开了第二届G20智库论坛,此次参会者比前一年多了一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受邀出席开幕式。通过两天讨论,会议再次通过G20智库共同声明,建立了全球首个由中国智库领衔的“G20智库年会机制”,还明确写入“G20智库支持中国申办2016年G20峰会”的条文。在讨论声明中,人大重阳发现,中国是否能成为2016年G20主办国,日本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必须在国际舆论上获得支持。 2014年11月15-16日,G20首脑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此前两天,G20峰会前唯一一场主题为“加强全球增长”的预热峰会(pre-summit conference)同城举行,由国际商会(ICC)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各一家智库联合主办。人大重阳是承办此次峰会的首家中国智库。这场论坛相当重要,一天半的会议共约20位全球演讲者,包括经合组织(OECD)秘书长古里亚、国际商会(ICC)主席麦格劳、下一届G20主办方土耳其总理达乌特奥卢等重量级嘉宾。 相比之下,中国的声音与力量却少得多。但是,次日《澳大利亚人报》大幅报道了中国学者的演讲观点,还透露“由于国际舆论上的偏好,澳大利亚最终放弃了它最亲密的伙伴日本,转而支持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第三天,习近平主席在布里斯班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 欢呼雀跃的同时,中国学者也意识到,G20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国协调机制,是国际金融治理与改革的最关键平台,中国人不能失声,中国智库更不能缺席。 就在预热峰会当天的晚宴上,一位通晓中国国情的加拿大学者在席间与人大重阳学者耳语:其实国际社会更希望能够与中国人交流思想。当然,中国人很有钱,愿意多出钱,国际社会也很乐意。 这些年,中国的腰包鼓起来,但形象却渐渐“土豪化”。让国际社会看重的,是中国人的钱,这是骄傲,却又是另一种悲哀。中国参与世界的建设,不只是钱,更应是思想。国际社会希望得到的,不只是中国人的钱,更是中国人的思想。 2015年,逐渐进入G20筹备期的思考G20的峰会,中国两年时间的筹备够吗?在澳大利亚主办的G20会议开始前几天,中国刚主办完APEC会议。北京“上善若水”的表演秀、雁栖湖的美景、“APEC蓝”都给了世界巨大好感。一到布里斯班,当地G20工作人员就说,中国人太了不起,我们办会一直在拼命学习中国,但肯定赶不上北京的水平。果然,当G20峰会第一场首脑午宴是澳式烧烤时,澳大利亚网络上一片吐槽声。有的说:人家刚在北京吃完精致国宴,到咱们这儿来就吃烧烤,太寒碜了。 但另一方面,G20的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澳总理阿博特屡屡出现在其他大国及各类矛盾的斡旋位置,澳大利亚的大国形象得到了空前的凸显。可见,一场成功的会议,不能只在于会务的高超水平,更在于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以及获取国家利益与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
相关阅读:
- [ 09-04]G20首提“绿色金融”,福建利好!
- [ 09-03]俄媒谈G20: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将扛起经济全球化大旗
- [ 09-03]印度总理莫迪:期待G20杭州峰会多产高效成果丰硕
- [ 09-03]G20峰会财金成果大剧透:两项政策共识望写入公报
- [ 09-03]G20杭州峰会呈现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增长添动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