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时政> 正文

【B20声音】宗庆后:发展实体经济 解决就业难题

2016-09-02 23:04:28黄平来源:中国经济网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人物名片】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创立娃哈哈,三十年带领企业做到全国最大、产量排名世界前列的现代大型饮料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早在5年前法国戛纳的B20峰会上,宗庆后就建议:要给实际创造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更多的财政资源支持。如今在杭州举行的B20峰会上,他准备的议题依然关乎就业:发展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难题,让人们安居乐业。

实体经济是解决就业之本

“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抓好实业、实体经济发展,因为它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宗庆后认为,很多人没有劳动技能,他没有办法就业,因为现在都智能化了。最有希望的是第三产业去创业,但是第三产业的创业,必须要把一产二产的收入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鼓励发展实体经济,我们每年都在投资、扩大生产。”

为提振实体经济,中国从简政放权入手,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宗庆后说,站在企业家的立场来看,简政放权将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以“降成本”为例,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状况,从而提升员工收入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拉动内需,从而进一步提振经济。

“内需拉动不光靠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更能真正拉升内需。”宗庆后认为,拉动内需最大的潜力在中低收入者,所以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水平,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转为中等收入家庭。

制造业转型需要“工匠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较快发展,国民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升,高品质商品成了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而生产高品质商品,就应当追求工匠精神。宗庆后认为,工匠精神并非意味着一成不变,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传承。

在娃哈哈杭州下沙的第二生产基地,站在长达168米的生产线,隔着密闭的玻璃窗,只见成列的瓶子如白练般纷飞闪过。看似一瓶简单的饮料,出厂却要经

过吹瓶、杀菌、灌装、包装等几十道工序,但在生产线上,却几乎看不到人。甚至在码垛入库的环节,也是由娃哈哈自己制造的码垛机器人来完成。

这条生产线每小时产能54000瓶,每秒达到15瓶,是目前饮料行业内最快的灌装线,一条生产线就能满足杭州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这条生产线也是饮料行业唯一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

宗庆后认为,在浙江,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推进,提振实体经济,创造的不仅仅是一线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是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使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自主创新传承工匠精神,劳动力素质是重要因素。他提出,就业难题在各国遭遇不同的窘境。“高福利国家的大众工作积极性低,贫困国家的劳动力技能不高。”宗庆后认为,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总体较高,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有一定偏差,特别是对制造业岗位的认识,不看好搞技术、下车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物美价高,要对“中国制造”有坚定的信心,对成为一名现代工匠有足够的信心。宗庆后说,制造业技术岗位的重要性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不断增长的个人收入和内需就是工匠精神的强大保障。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宗庆后表示,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一定会让世界更了解浙江、了解杭州,更了解这里的企业,为各国企业与浙商合作创造更多机会,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在解决就业问题时,世界各国更应该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就业难问题。

目前,娃哈哈已经在国内建立了80多个生产基地,国内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让宗庆后深有体会。他认为,各层次劳动力集聚东部地区促进了东部经济发展,大学生们也纷纷涌向东部大城市。但西部欠发达地区未来增长空间不可忽视。

宗庆后建议,应该加快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县城转移,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如果你把工厂迁过去,把人口聚集起来后,那你的教育、文化、卫生都可以发展,那么就业机会就大了。”宗庆后告诉记者,要让更多劳动力返乡就业,必须提前在西部地区配置相应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这些劳动力在西部的安居就业,将会给当地创造更大的需求,带动更大的经济增长。

宗庆后说,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鼓励、引导他们到农村和小城镇就业。让劳动者拥有“自我造血”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准。企业只要迎合消费者需求变化,就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出路,这也是世界各国提振实体经济的信心所在。(记者黄平 实习生 徐燕飞)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