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社会> 正文

红军后代华水林:国家帮我脱贫 我有义务带领乡亲致富

2016-08-26 15:15:00刘琼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李霖我来说两句

瑞金叶坪乡华屋村容村貌。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瑞金叶坪乡华屋保留的旧居。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新华网赣州8月26日电(记者 刘琼)崭新的二层半楼房、一箱箱打包的蔬菜水果堆在门口……这就是红都瑞金叶坪乡华屋的村民华水林的家。

红都瑞金叶坪乡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在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参加革命,留下了“华屋17棵松”感人故事。由于战争创伤、耕地贫瘠等原因,华屋深陷贫困,在当地甚至有“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当记者问到华水林家的旧房子,他深有感触“特别害怕刮风下雨,担心房顶的瓦片被吹走,经常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小时候兄弟姐妹6人和父母挤在3间半房间。”即使成年后家庭情况依旧没有改变,最多的时候挤过20多个家人。因为住宿条件有限,华水林一家人从来没有一起过年。

  瑞金叶坪乡华屋保留的旧居。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瑞金叶坪乡华屋保留的旧居。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2014年底搬入新房,居住面积达240多平,他非常高兴地说:“现在兄弟姐妹回来,家里也能住得下”。盖新房花费13万,他说要不是政府政策以及贴息贷款,自己根本盖不上新房,现在需偿还的债务所剩无几。88岁父亲华从祁笑呵呵地说“新房子住得蛮舒服的,感谢政府感谢党。”

前些年,因为家人身体不好经济困难,华水林去外地打工。但他对农业一直有着深厚感情,高中毕业后曾经参加农业技术函授培训,并顺利拿到证书。得知国家对中央苏区的扶持政策,村里搭建大棚,49岁的华水林2015年回乡尝试农业生产。目前,他在8亩地搭建20多个大棚种植蔬菜水果,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去年赚4万多,今年预计收入8万左右。

  瑞金叶坪乡华屋保留的旧居。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瑞金叶坪乡华屋保留的旧居。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脱贫的华水林不忘本,他积极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说爷爷华钦材为了革命牺牲生命,他的奉献精神也成为家风。“国家帮助我很多,让我脱贫。我有义务帮助其他人。”

采访还未结束,华水林接到电话赶去给客户送货。对于未来,他充满希望,相信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华水林向金融机构贷款5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经营。

  华水林家。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在华水林的家门口,准备发货的一箱箱蔬菜。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记者采访华水林。新华网记者刘琼摄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