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民告官”案件政府必须派人出庭 禁骗胁迫使撤诉

2016-07-08 06:45:55 王晓飞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被诉行政机关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

◎关注

不得明示或暗示法院不受理案件

《意见》明确,行政机关要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登记立案,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行政机关负责人应积极出庭应诉

《意见》要求,被诉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要提高答辩举证工作质量,做到答辩形式规范、说理充分,提供证据全面、准确、及时,不得拒绝或者无正当理由迟延答辩举证。行政机关负责人要积极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不得仅委托律师出庭。

禁用欺骗胁迫手段迫使原告撤诉

《意见》要求,行政机关要积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开展调解工作,不得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要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自觉维护司法权威。人民法院作出的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判决,除原行政行为因程序违法或者法律适用问题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的情形外,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干扰案件责任人将追责

《意见》还同时提出,对于行政机关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也不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4种情况,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解读

行政机关应诉规则全面升级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认为,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行政机关干预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有利于从根源上化解老百姓与行政机关的纠纷,解决实体问题。

王敬波表示,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来,虽然立案难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从根源上还是存在“民告官”难等问题。

王敬波认为,长期以来受传统惯性观念的影响,行政机关包括负责人往往会认为出庭打官司属于负面事件,因此出现消极应诉。

王敬波介绍,对于行政机关应诉的细则规定均散见于各地各级政府的地方性文件中。此次印发《意见》,相当于将行政机关应诉的制度提级到全国范围,由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发布,约束各地各级行政机关。

◎落点

北京“民告官”案“一把手”出庭率高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先后制定多项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行政应诉工作。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定细化出庭应诉程序。对于确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法院行政庭将于开庭7日前向涉案行政机关发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提示书和建议书。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一般要进行网络视频直播。行政机关负责人在法院发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建议书》后仍未出庭应诉的,相关法院及时通报同级政府法制部门。

北京市高院截至今年4月份的数据显示,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一年来,涉诉行政机关顺应新法的要求,积极出庭应诉,数量达到587件,应诉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其中,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的60件,行政机关副职出庭应诉的529人。

对于行政案件的审理,北京高院行政审判庭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从去年5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年4月,北京法院作出判决的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达29%。

据介绍,从败诉案件类型上来看,两类案件败诉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一是行政行为因程序问题被判决确认违法的案件明显增多,占全部一审败诉行政案件的13.1%。二是行政不作为类案件败诉率有所上升,在一些行政管理领域较为突出。

京华时报记者 王晓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