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底实现整体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同时,要建立起长效脱贫机制,夯实让贫困户长期发展增收的机制基础。”这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在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提出的新目标。 这一新目标是要既治近期增收脱贫的“标”,也要夯长期发展致富的“本”,实现标本兼治。 限时脱贫不是终点 长效机制才是目标 三年完成85个村、1.5万户5.5万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2017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这是石柱县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完成的目标。 2015年,全县完成了33个贫困村、2万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圆满完成了三年攻坚中第一年的攻坚任务。“从目前脱贫攻坚战的进度来看,到明年底,全县实现脱贫摘帽的任务能够完成。”石柱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可是,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年度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自加压力,提出了实现稳定脱贫的新目标:在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也要同步建立起来。 “近期增收脱贫是‘标’,长期发展致富才是‘本’。”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说,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要短期攻坚,又要从长计议,通过产业发展,为脱贫夯实长期增收的基础,从根本上挖掉“穷根”。 因而,从今年开始,石柱在集中精力完成年内要脱贫的35个贫困村、2.5万贫困人口的攻坚任务的同时,也同步打响了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攻坚战。 脱贫之后不松手 继续扶持再送一程 “对2015年摘掉贫困帽的33个贫困村,2万余贫困人口,我们没有放弃不管,而是继续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石柱县县长左军说,通过帮助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增收,防止返贫。 2015年,石柱三河镇万寿寨村的47户建卡贫困户,已有46户越过贫困线,实现脱贫。而万寿寨村也同时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但是,在脱贫的46户建卡贫困户中,虽然住房问题解决了,收入也越过了贫困线。但是,他们中多数都是靠村里在脱贫攻坚中修路、建饮水工程时务工,或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而越过贫困线的。 随着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再加上外出务工遭遇一些困难,这部分家庭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收入来源将出现困难。 像这样脱贫之后又面临返贫的“风险”,石柱县委、县政府已经意识到,并逐村进行研究,制定防范的措施。 防范返贫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建立起长效增收机制。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已经摘帽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再“送一程”,并把重点放在帮助建立起可持续增收产业项目上。 2015年摘帽的万寿寨村,在对所属的石峰、万寿、长春3个村民组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后,开始引导和扶助这3个村民组,发展不同产业。 石峰组在海拔1100米左右的高山上,紧邻正在开发的万寿寨景区。村里帮助这个组以新建的新村居民点为载体,组建起旅游专业合作社,吸收6户摘帽贫困户参加。他们将顶层的4间住房交给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 在海拔五六百米高的万寿村民组,适宜种植优质猕猴桃。目前,村里引进的一家农业企业和组建的一家专业合作社,已把组内包括23户建卡贫困户在内的58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集中种植优质猕猴桃。贫困户除获得土地流转金收入外,家里只要有劳力的,都安排在园里务工,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在海拔只有三四百米高的长春村民组,则重点发展长毛兔、山羊养殖。”目前,这个组有9户已摘帽的贫困户都养起了长毛兔和山羊。 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后,可以保证村民实现可持续增收,有效防止返贫。 脱贫就是抓发展 发展也是抓脱贫 “除85个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外,非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也是攻坚的重点。”蹇泽西说,因此,需要树立起脱贫就是抓发展,发展也是抓脱贫的思想,把脱贫攻坚与全县的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融为一体。 在这一思想引导下,今年开始,石柱将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户扶贫脱贫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布置、同步督导、同步扶持、同步考核,通过发展来促使脱贫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 这一脱贫攻坚新思路,已将石柱县的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用县域经济发展,防范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之后的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