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念助跑现代农业
2016-01-04 10:04:49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三五”时期,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东北黑土地早已被冰雪覆盖,黄淮海平原的小麦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长江中下游冬闲田里种上了马铃薯或者蔬菜。日历牌翻到了2016年,农民们又走过了一个种植季,现代农业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迎面而来。 新理念 大农业念好“山海经” 只有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理念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 农业是什么,现代农业又为了谁?“为国人增粮、为农民增收、为百姓填绿”,一位老农业的回答让人难忘。小农经济的农业观过于注重数量增加,以产量为农业的最大衡量指标,“一俊遮百丑”。而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生产,还有生活、生态功能,农业经济不仅保证供给,还要保收入、保生态。“现代农业的强不单体现在产量上,更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发展观要有更多突破。”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说。 更开阔的食物安全观。说起土豆,北方人大多想起地三鲜,南方人会想到酸辣土豆丝。当人们听到土豆要跻身主食的消息时,可能感到不解。其实,土豆对水资源要求少,对土质要求也不高,营养更均衡,是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食物选择。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背后是大粮食、大食物观念,不能片面强调粮食的数量,而忽视了食物安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今后,农业发展空间将不仅限于在耕地上做文章,还将面向整个国土,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打好“果蔬牌”。 更高效的产业发展观。从种苹果、卖苹果到加工苹果醋、吸引游客采摘苹果。“六次产业”这个名词让更多的农民钱包鼓了起来。过去讲农业只讲从种到收,现在则是从田间到餐桌。拉长的产业链条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创造出很多新型农业业态。如果把农业仅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可能无法实现,而把农业升级为“六次产业”,农业的多重效益就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实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拓展价值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 更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观。让我们的水土资源“喘口气”,但留方寸田与子孙耕。面对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2015年国家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事实上,对于那些复种指数高的耕地,一些地方已进行季节性的休耕。允许部分土地在某一耕作季不再种粮,鼓励农民在休闲季节种豆科绿肥等作物以提高地力并给予一定补贴。 |
相关阅读:
- [ 01-04]长泰山重村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名单
- [ 01-03]农业部部署农业大数据发展工作
- [ 12-31]莆田仙游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带动传统农业转型
- [ 12-30]海南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分 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