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六成“追二”女性已过生育佳龄 圆“二孩梦”需防风险

2015-11-23 13:23:24 伊文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发布以后,一项调查显示,46.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考虑生二孩。据国家卫计委消息,在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约有60%在35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孕产妇被医学界称为高龄孕产妇或高危孕产妇。专家指出,“高龄”女性怀二胎非常容易出现受孕难、流产易、妊娠和并发症多、难产率增高的状况,出生缺陷、胎儿畸形等风险也相对提高。专家建议,高龄女性想要再生育,要及早进行孕前咨询,在孕前做细致的检查和风险评估,孕期增加产检次数,头胎剖宫产需特别关注子宫疤痕风险。35岁以上半年未孕需及时去看不孕门诊。此外,像45岁以上女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的女性再次怀孕生育风险很大,不建议盲目“追生二孩”。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项丹平

“你生二胎吗?”“想生,又担心太高龄。”自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发布以后,这样的对话成了不少人的经典对白。有多少人愿意生二孩?一项2966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46.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考虑生,还有28.9%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不少“谋划”二胎的妈妈年龄已超过35岁。专家提醒,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的确让很多“高龄”女性实现了生育的目标,但是“高龄”女性要想生一个健康的宝宝,还需要从多方面慎重考虑,尽量在孕前、孕期将风险降到最低。

六成想“追二”女性已过最佳生育年限,“高龄”女性卵巢功能下降难孕育

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最新消息,在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据测算,约有60%在35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孕产妇被医学界称为高龄孕产妇或高危孕产妇,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妊娠糖尿病、流产、胎儿畸形等健康风险均相对提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慧霞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女性相比男性,生育能力受年龄影响更大。一般来说,女性的最佳怀孕年龄为25~28岁,因为此时卵子的平均质量最好,也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那么,为什么高龄女性难怀孕?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的卵巢功能会明显下降,这是“高龄”女性难孕的主要原因。女性体内的卵子数目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卵巢内的卵子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受到外界环境及卵巢内局部环境的影响,质量不断下降,这就是为什么高龄妇女易出生不正常的畸形儿以及在试管婴儿的妊娠率很低的主要原因。有统计数据显示,一般来讲,34岁以下的临床妊娠率为50%,35~37岁的临床妊娠率为40%,38~39岁的临床妊娠率为30%,40~42岁为15%~20%;43岁后,活胎分娩率大约3%~5%。

其次,不少女性在35岁之前,曾有多次怀孕、流产经历,会增加不孕的概率。

第三,女性在35岁之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疾病正是高发时期,这些都会降低怀孕的几率。

受孕难、流产易、难产率高,高龄怀二胎妈妈风险颇多

“高龄”女性怀二胎有何风险?杨慧霞指出,“高龄”女性怀二胎非常易出现受孕难、流产易、妊娠并发症多、难产率增高的状况。

首先,论身体素质,已经生育过一次,不论是受孕概率还是产后康复的速度,都大不如前。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产科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高龄产妇的产程明显延长,滞产率增高。同时,高龄生育时宫外孕、自然流产、孕期并发症、胎儿出生缺陷等的概率也会增加。

其次,中国一直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导致疤痕妊娠率增高,胎盘植入患者增多。

第三,不少避孕措施不到位的“高龄”女性,由于多次流产,已给身体造成伤害,产妇在产后会面临着出血高发、流产高发、子宫破裂概率高发的风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