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前的政治局会议 有哪些弦外之音
2015-10-13 07:36:56来源:海外网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十月,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26-29号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所以,今天开的政治局会议,就有两项主要议程: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乍一看,是挺割裂的两项议程。但在岛叔看来,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却恰好体现了目前中共治理逻辑与思路。 目标 临近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的各路消息不绝于耳。今天各大网站争相转引的一条消息就是,有许多专家表示,不排除十三五将下调GDP预期增速的可能。按照这种速度,也能在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既定目标。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太多争论——半个月后就见分晓了。无论受访的专家是否参与了规划制定,这种表态是属于“透风”还是“猜测”,对最终结果影响也不大。但我们真正想讨论的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的“五年规划”体制到底意味着什么? 提起“计划”,让人想起一个是事实的黑色幽默段子。数十年前的波兰,国民经济计划中还有酸黄瓜的生产。国家计划委员会,还在计划中规定了一个狩猎季度中应当猎取的野兔的数目。同样,人们得不到女用纽扣或者是发针,只是因为这些东西被国民经济计划中被忘记了。 换句话说,由国家层面制定的“规划”,是不是和“市场”相牴牾?毕竟,到现在依然在操作执行五年规划的,放眼世界,也只有中国、印度、越南等寥寥数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计划经济体制宣告失败;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采用过的指导性经济计划,也先后被这些国家所抛弃。 所以我们要问:为什么中国还要坚持五年规划这个听起来略带“计划经济”色彩的发展思路? 计划 事实上,上一句表述略有问题。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词语,是“五年计划”。而从“十一五”开始,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了“五年规划”。 前面提到的那个段子,是对历史上苏联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五年计划的一种淡淡的讽刺。同样是事实的是,从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两个五年计划,成功地提升了苏联的国力,为其工业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因此,建国后,中国借鉴苏联施行五年计划,看起来就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一件事。虽然中间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等历史事件,五年计划也经常被打断、或者无法完成,但中国依然把这项制度坚持到了现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马上就要结束的“十二五”规划为例,今天政治局会议的评价就是,“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按照一些学者的测算,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完成率可能会达到90%以上,创历史新高。 比如,十二五提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在2015年前达到47%,现在这个数字是49.5%;城镇化率提高4%,现在的数字是54.7%;研发经费占GDP2.2%的目标,现在已经超过了4%;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的目标,现在是98%;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2015年上半年就已经完成6100多万。 之所以能持续地完成目标,同样是因为中国走了一条不太一样的路。 |
相关阅读:
- [ 10-1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 [ 08-19]周五中医院体检中心停检 当日不提供对外体检服务
- [ 07-20]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