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西藏未来发展蓝图已绘就:前程似锦令人赞

2015-09-08 20:28:21 廖云路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图为阜康医院十字路口处挂起的灯笼。记者 李洲摄

快乐的孩子们。记者 李洲 摄

图为参加春耕仪式的村民向天空抛洒糌粑,祈愿今年风调雨顺。记者 李洲 摄

图为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鸟岛上自由飞翔的鸟群。记者旦增西旦 摄

图为学生们在新建的教学楼前玩耍。记者 格桑晋美摄

喜马拉雅山巍然耸立,见证着雪域高原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歌颂着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动人故事。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即将送别“十二五”,拥抱“十三五”。

“十三五”规划受到了党中央及全国兄弟省市的高度关注,同时,“十三五”也是我区立足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

面对2020年的目标,结合更长远的发展,一幅涉及交通、教育、农业、环保、体育、民生等领域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结构,着力打造以拉萨为中心、覆盖6个地(市)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形成以‘四纵、三横、七通道’为主骨架,以15条省道、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和农村公路为基础,基本辐射藏中、藏东、藏西三个经济区的公路网络。”这是交通运输部门绘制的十三五“画卷”。

到2020年,西藏公路总里程将力争达到11万公里,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00公里,干支结合的民航机场布局网络初步形成,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衔接顺畅、功能健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的我区,将在“十三五”期间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从开展新一轮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投入、提高西藏环保能力等方面,确保我区仍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

高原特色农牧产品是我区重要稀缺资源,《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已于今年4月在北京通过。“十三五”期间将对接和多元投资,在生产、加工、流通和品牌建设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力求在科学准确定位产品市场消费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该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做大做强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拓宽农牧民就业渠道,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是一项得民心、合民意、惠民生的重大举措。

回顾和总结西藏大学的办学历程,亦是我区高等教育从落后走向强大的过程。2013年,西藏大学入选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6月,西藏大学又成功入选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这些成绩,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许多空白,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展望“十三五”,西藏大学将抓住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大机遇,继续加强民族文化和高原科学技术两大特色学科群的建设,大力建设具有高原特色、西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优势学科群。统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在现有特色优势学科基础上,重点建设3至4个一流学科,使其尽快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去年,国家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我区制定了“到2020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0%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达到1.8平方米,每600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

刚刚结束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做到“五个结合”;要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因地施策、因人施策下大力气打好扶贫攻坚战,多渠道扩大就业;要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三项重点,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建设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搞活商贸流通业,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海阔天空,弄潮逐梦。西藏未来发展蓝图已绘就,前程似锦令人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