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让和平与正义之光永远照耀世界——华侨华人参加阅兵观礼侧记
2015-09-03 18:25:16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黄丽红 赵舒文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吴小军 章利新 史竞男)以身许国、精忠报国。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与正义,付出了巨大牺牲。 70年来,共和国始终铭记侨胞对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3日,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侨界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纪念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登天安门城楼:梁有成 缅甸侨领梁金山的儿子梁有成,是国侨办邀请的五名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侨界代表之一。 3日上午,当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81岁的梁有成热泪盈眶。 80年前,在缅甸经商的梁金山用三年时间投巨资修建滇缅公路上的钢索吊桥——惠通桥。抗战打响后,这座桥承担着往国内抢运国际战略物资的重任。1942年为阻止日军迅速打到昆明,惠通桥不得已被炸毁。“虽然当时通报父亲时,父亲心有不舍,但是为了抗战大义,他觉得炸桥是值得的。”梁有成说。 进入大反攻后,梁金山又捐资重修惠通桥。大桥保障了前线的弹药运送,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云南保山太保公园为他竖起汉白玉雕像。 为了支持抗战,梁金山几乎把毕生积蓄全部捐献出来,先后捐赠白银9000两、100多辆汽车和一架飞机,并坚持每月捐资卢比100盾,直至抗战结束。 梁有成表示:“父亲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把什么都捐了,没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以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华侨华人还是要做贡献。” 抗战期间,无数个“梁金山”在抗日救亡旗帜下,不分地域、党派、帮派,达成了空前的团结,世界各地各种抗日团体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940多个,千百万华侨凝聚在一起,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重要力量。 侨领阅兵观礼:周媄媄和李翠英 当天参加阅兵观礼的侨胞中,有不少是抗日将领的后代。他们同样传承着鲜活的抗战记忆。 观礼台上,美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学会会长周媄媄身穿大红旗袍,配上红包和红皮鞋,在人群中格外醒目。三个多月前,这位歌唱家在美国洛杉矶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音乐会,为祖国放声歌唱。 “作为先辈参加过抗战的观礼代表,真是无比自豪!”周媄媄说,从小就听母亲讲外公曹震的抗战故事。“几年前,为了更多了解外公的经历,家人特地去档案馆查阅历史资料,才知道外公为抗战做了不少事情”。 曹震曾就读保定军校第三期,参加过武昌起义,官至中将。抗战伊始,曹震时任22集团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帮助22集团军顺利出川抗日。 “我是代表我的家族来参加阅兵观礼和纪念大会的。看到今天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信,他们也会欣慰,回去就写下观礼感受,和家人朋友分享。”周媄媄说。 观礼人群中,有一位身穿红色衬衫、拄着拐杖的侨胞,她是詹道良将军的夫人李翠英。接到观礼邀请后,尽管此前腿部骨折,行动不便,但“为了去年五月去世的丈夫的在天之灵,有再大困难也必须来北京”。 李翠英说,丈夫詹道良将军19岁进入黄埔军校,当过空军和炮兵。他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当时任重炮第一营观察军官,兼重炮弹手。会战前一天,他和战友仔细测量开炮距离和位置,会战当天他第一个发射重炮,击中在黄浦江上的日军目标。 多年抗战在詹道良身上留下11个枪洞,还有一块弹片一直留在身上,导致一只脚行走不便。他曾总结自己血与火的经历告诉李翠英:“国家贫弱就要受欺负,国家强大才能保和平。” 看到各种机械化部队方阵驶过,不同空军编队飞过上空,她不禁感慨万分:“当年国力太弱,才经常被动挨打,也证明中华儿女浴血奋战换来的和平与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她说:“丈夫的最大的梦想就是祖国统一。现在我们海外华侨华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 |
相关阅读:
- [ 09-03]西语媒体热议大阅兵:展现中国大国实力
- [ 09-03]海外看阅兵:身在海外才能切身感受祖国强大的重要
- [ 09-03]国际专家点赞中国“9·3”大阅兵
- [ 09-03]海外专家点赞中国“9·3”大阅兵
- [ 09-03]专家点赞“9·3”大阅兵
- [ 09-03]一张图带你看懂9·3大阅兵
- [ 09-02]全球连线: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国际社会谈“9·3”阅兵的世界意义
- [ 09-02]“指尖护卫大阅兵”是好网民的应有之义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