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际>探索发现> 正文

颠覆:彗星撞地球或未凶兆 实为生命起源创条件

2015-08-20 10:27:49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王海云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外媒报道,对于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外界一直有着很多种说法,其中,生命起源于彗星或者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的说法也一直存在。近日,一项新研究就给这一理论提供了支持。

彗星撞地球或为生命起源创条件。

  彗星撞地球或为生命起源创条件。

有日本科学家表示,他们通过实验证明早期的彗星撞击地球或许将氨基酸转变成了缩氨酸,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构建了基础。据悉,该发现不仅能够解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或许还会对其他星球上生命是否存在产生影响。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菅原春菜博士和名古屋大学的三村耕一博士,近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一场地球化学会议上介绍他们的这一发现。他们在低温环境下,对氨基酸、水冰和硅(镁橄榄石)的冰冻混合物进行了撞击实验。

基于相关实验数据,研究者估计地球历史早期由彗星撞击产生的缩氨酸,跟先前科学家认为由普通地质过程产生的缩氨酸数量相当。

菅原春菜表示,“这一发现表明,在将生命的种子带到早期地球上的过程中,彗星撞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还开启了另外一些可能性,即我们会在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上看到类似的化学演化过程,它们都始于彗星带来的缩氨酸。”

据了解,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化石形成于约35亿年前,有证据表明生物活动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发生。但也有证据表明,早期地球表面上几乎没有水,碳基分子也很少。那么,这些生命构建要素又是如何这样迅速地出现在了地球表面上呢?

科学家还暗示,类似的“启动”过程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可能也发生过。

  科学家还暗示,类似的过程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可能也发生过。

此外,这一时期又恰逢“后期重轰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所以显而易见的答案可能是彗星和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因为这些天体都富含水分,也富含碳基分子。

外媒称,针对彗星的空间探测也正在帮助证实这一可能性。2004年,星尘号(Stardust)在采集怀尔德2号彗星(Comet Wild 2)的尘埃颗粒时发现了氨基酸。2005年,NASA的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时,发现彗星内部存在有机混合物和粘土颗粒。

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个理论认为,粘土颗粒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让简单的有机分子能够排列成越来越复杂的结构。

目前仍在绕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罗塞塔探测器也表明,彗星是富含多种物质,未来的任务期间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彗星撞击通常与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相伴,但此研究表明,它们或在整个生命最初诞生的时候帮了一把大忙。”菅原春菜说,“缩氨酸短链的产生是复杂分子化学演化中的关键步骤。该过程一旦启动,在地球的水环境中制造更长缩氨酸链所需的能量就要小得多了。”

这些科学家还暗示,类似的“启动”过程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可能也发生过,比如冰质卫星木卫二和土卫二上,因为它们很可能经历了类似的彗星轰炸过程。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