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 湖南津贴标准已十年未涨 据了解,高温津贴标准应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在目前已制定标准的27个省份中,多数省份的标准多年未调整,有的地区甚至还在用10年前的标准。 其中,山东的高温津贴仍为2006年标准,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80元,为目前补贴标准最低的省份。 另外,补贴较低的广东省和湖南省均为每人每月150元的高温津贴标准,分别为2007年和2005年制定的标准,至今没有提高。 目前,最近调整标准的地区仅有北京、天津、浙江、宁夏4地,于2014年起对高温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 调整情况分别为,北京室外和室内高温作业的补贴最低标准上涨到每人每月180元和120元;天津由每人每天21元提高到24元;浙江高温津贴标准调整为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 宁夏自治区规定,高温、露天作业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分别提高到每天12元和8元,同时也将发放时间调整至6月至9月。 追问发绿豆汤能替代高温津贴吗? 日前,网友在微博发帖表示,自己是油田的一线工人,根本不知道高温津贴是什么,从未领取过,凸显出高温津贴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部分企业单位并未执行这些政策。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用饮料、绿豆汤、糖茶之类的物品代替高温津贴。通知指出,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也不得充抵高温津贴。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拨打举报电话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 针对这一问题,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王晓峰在7月2日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目前各级工会已经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劳动待遇;各级工会要积极做好高温天气职工防暑降温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劳动待遇。工会历来主张不得以发放钱物来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小贴士 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为高温天气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中暑的,可申请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且单位不得用防暑降温饮料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来袭你该享受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天气,调整作息时间: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7地高温津贴标准 地区发放金额(元/月)时间 北京 180(室外)120(室内)6-8月 浙江 225(高温作业) 180(非高温作业) 145(一般工作)6-9月 山西 240 6-8月 上海 200 6-9月 江苏 200 6-9月 辽宁 200 7-9月 福建 200 5-9月 内蒙古 180-- 广东 150 6-10月 湖南 不低于150 7-9月 广西 100-200 6-10月 江西 240(室外)160(室内)6-9月 山东 120(室外)80(非高温)6-9月 甘肃 12元/天(高温作业) 8元/天(其他工作)6-9月 天津 全市职工日均工资12%6-9月 湖北 12元/天6-9月 河南 10元/天-- 陕西 10元/天6-9月 海南 10元/天4-10月 云南 10元/天-- 吉林 10元以上/天-- 四川 8-12元/天-- 新疆 10-20元/天-- 宁夏 12元/天(高温作业) 8元/天(其他工作)6-9月 重庆不低于5、10、15元/天5-10月 贵州8元/天或168元/月6-9月 安徽不低于10元/天-- 注:以上数据据公开报道梳理 |
相关阅读:
- [ 07-13]厦门连续三天高温天气
- [ 07-13]四川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死海”成“人海”
- [ 07-13]南充市加强高温季节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 [ 07-13]今年三伏天比往年多出10天|福州最高温35℃|厦门连续三天高温天气
- [ 07-13]四川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死海”成“人海”
- [ 07-13]厦门连续三天高温天气 市民调侃电风扇吹成电吹风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