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人民币也会遇到沙子。近日,一向喜欢批评中国的查尔斯·舒默与林塞·格雷厄姆两位美国参议员致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IMF),以“人民币币值仍被显著低估”、“中国没有能力充分使本国货币和资本流动自由化”等理由劝阻IMF不要给予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专家指出,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处于合理水平,同时庞大的经济体量、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活跃的贸易往来等因素注定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逆的历史趋势。
币值不存在明显低估
在经历了年初的波动之后,人民币自5月下旬以来便呈现出窄幅整理的走势,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维持在6.2060附近。然而,汇率走稳的人民币却并未躲开“莫须有”的罪名。除了前述两位议员之外,美国有关部门亦坚称中国出口商因人民币的低估才享有“竞争优势”。
那么,人民币究竟是否被低估了呢?不久前,IMF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使得当前币值不再被低估。IMF还认为,中国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增长放缓是经济向更安全、更高质量增长转型的结果之一。
有业内人士对此评论道,IMF态度的逐渐改变对于质疑中国汇率政策的一群人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实际上,如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多源于产业结构升级。以制造业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制造业投资5835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3%,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3.3个百分点;而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增长5.1%,比总体增速低4.9个百分点。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看来,中国目前没有让人民币贬值的动机。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因此如何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逐步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当前中国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时,更需要强势人民币的支撑。
国际化条件日益成熟
6月11日晚间时分,中国央行发布的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称: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继续稳步发展,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同时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宇告诉本报记者,如果一种货币能够让世界经济的参与者加快交易速度、节省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那么它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便是顺理成章之事。“目前,人民币已经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的支付货币,预计将很快超越日元的地位。”周宇说。
“人民币走向国际有几个重要的支撑条件:一是中国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的国际比重早已不可小觑;二是人民币汇率一直相对稳定;三是我国资本项目总体开放程度其实已经较高,外资在华发展得很好,资本领域也正在朝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只剩部分证券领域有待进一步放松。”周宇分析。
有利世界经济及货币体系
尽管受到干扰,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还是在海外产生了“回声”。最近,德国央行表示,人民币计价证券发行额增长了3倍多,刺激了人民币交易。而俄罗斯制药业巨头“合成”股份公司则从俄联储获得以人民币计价的信用证,用于支付价值2900万元人民币的药物进口款项,开创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又一项先河。
日前,渣打全球研究团队亦发布报告称,人民币已经大体满足IMF现行“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条件,也满足可能成为新标准的“储备资产标准”的要求,预计在IMF今年SDR评审中被纳入的可能性为60%。据渣打估计,外国人三四年后持有的中国国债将超过他们当前持有的任何新兴市场国债。
周宇指出,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国过度消费因美元的国际支付能力而得不到节制,这就加剧了其贸易逆差的扩大并助长了历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微观上,人民币国际化将让企业避免汇兑成本,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宏观上,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将化解美元独大带来的发展不平衡与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周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