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的历史意蕴和时代价值
2015-05-19 12:04:07来源:学习时报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三严三实”体现了价值评价的社会标准和个体标准的统一、历史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领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标准,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蕴含着中华优秀文化从政修养的精华 中华文化历来把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在修身上要求“严”和“实”。 在“严”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从政者要“正己”,为“正己”而要求“克己”。“正己”即要使自己端正,“克己”即克制自我的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各种欲念和行为,以符合“仁”和“礼”的要求,而且要“勿终食之间违仁”,即任何时候都要符合高尚的道德要求;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社会规范,要求可谓非常严格。不仅如此,还要求“慎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在意念上也不能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杂念,在细微处也不能违背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要求“正心”“诚意”,即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随时随处都要体现“仁”“礼”的要求;要求“内自省”,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省,剔除精神污垢,防止邪欲入侵。 在“实”方面,注重现实、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这种以农业社会所崇尚的经验理性为基础的文化传统,熏陶和培育出了中华民族鲜明的务实性格。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都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先民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种精神的表达。儒家等传统文化要求从政者“敏于事而讷于言”,即勤勉实干,不尚空谈,还提出“敏则有功”,即实干创造业绩。明代的王阳明则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合一”,强调不但要思想自觉,还要行动自觉,认识和实践要统一起来。 “三严三实”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所倡导的价值观、秉持的执政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华文化从政修养精华的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 |
相关阅读:
- [ 05-19]龙岩市永定区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体学习活动
- [ 05-19]“三严三实”专题教育5月中旬展开
- [ 05-19]周宁县向安监局派驻纪检组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工作
- [ 05-19]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县处级以上
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 - [ 05-19]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 一谈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