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驻印度特约记者周良臣】印度总理莫迪14日将到中国访问。如今,他的中文微博“莫迪总理”已经吸引了不少中国“粉丝”。人们在关注中印两个大国加强往来的同时,也对这位“从卖茶童到人民党精英再到总理”的明星政治家的从政之路颇感兴趣。65岁的莫迪精力充沛、做事果断、为人清廉,这些离不开他从小就在国民志愿服务团(RSS)接受的体能训练和教义熏陶。这个神秘的印度“非政府组织”90年来深深卷入印度的政治风云,并培养出瓦杰帕伊和莫迪两位来自人民党的总理。从莫迪、人民党、国民志愿服务团三者间的紧密联系中,可以寻觅到现今印度执政集团的精神归宿。曾有常驻印度的外交使节表示:“国民志愿服务团就是印度人民党的精神支柱,培养组织内的精英,教导他们要讲究奉献,有服务精神,不要腐败。因此,志愿团的作用不容忽视。”
8岁就在志愿团接受磨练
在新德里清晨的薄雾中,有时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晨练”群体——他们看上去年过五旬,身着白色衬衫、褐色短裤,人手一根木棍,整齐划一地操练并呼喊口号,直至晨光初现。这是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早间活动形式之一,类似的活动在印度各地有计划地展开。而国民志愿服务团这一1925年创立至今的“社团”也被看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非政府组织”。“晨练”“晚练”“组织学习”……这些当然只是志愿团的外在“修为”,其精神实质在于保护并弘扬印度教文化,强调印度是以印度教为核心的国家,号召民众为重振辉煌的印度文明而贡献力量。
“网上资料说只有500万至600万人,实际数字至少要在10倍以上,特别是去年印度人民党当政后,国民志愿服务团的人数更是爆发式增长。”在尼赫鲁大学人文学院任教的鲁迪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印度,记者还听到对国民志愿服务团比较了解的外交人员说:“该组织有很强大的基层影响力,有数千万人参与,在德里有1200个小分队,每天开会1小时,讨论、交流、做瑜伽。志愿团就是人民党的精神支柱,不断宣传它的价值观,培养后备人员。”
在印度,如今国民志愿服务团最有名的代言人就是莫迪,这位印度现任总理承认正是早期加入这个组织令他“政治觉醒”。莫迪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8岁即跟随国民志愿服务团晚间操练,从而磨练出纪律性以及为他人奉献的精神”。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印巴战争时,少年莫迪到火车站帮助打扫卫生,照顾志愿团精神导师的生活起居。一本描写莫迪的传记称,国民志愿服务团不赞成成员结婚。为专心在这个组织接受历练,莫迪还放弃了自己的包办婚姻。20世纪70年代,莫迪在志愿团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并逐渐成为该组织在古吉拉特邦的负责人之一。
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网站(www.rss.org)上,“只贡献,不索取”“为了国家的繁荣不惜牺牲一切”“为他人而非为自己生活”等标语非常醒目。这些名言警句不但是该组织的信条,也被印度人民党所吸收。有资料显示,1980年,印度人民党正是在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支持下成立,而莫迪则在党内担任多个重要职务,进而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为其日后的政治生涯铺平道路。
印度人民党的精神依托
在鲁迪特看来,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发展有明显的政治推动性,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前印度国大党当政期间,国民志愿服务团被看成对立面,不但政界视其为右翼组织,舆论界也总炒他们的偏激观点。外界印象中的国民志愿服务团成了一个‘笑话’,他们的成员总被当成顽固不化的老古董。不过现在不同了,人民党当政,包括莫迪在内的不少人民党高官此前或如今就是国民志愿服务团成员。这一团体虽然不承认干政,但它无疑正被看成人民党的精神依托。”据鲁迪特介绍,每当本届政府有弘扬印度价值观、强调印度利益的措施出台时,国民志愿服务团就会第一个站出来拍手叫好,“实际上人们相信,这些举措的推动者就是国民志愿服务团”。
国民志愿服务团创始于反英斗争时期,那时印度中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那格浦尔成为强调“印度主义”、反对殖民和反对穆斯林的中心。创始人K·B·海德盖瓦及其继任者M·S·戈尔瓦卡都把“保护印度教的民族、宗教和文化,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复兴古代印度教国家”当成发展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宗旨,这一组织创建之初曾被赋予强烈的排他性和激进色彩。
在印度人看来,国民志愿服务团强调纪律,采取准军事化管理,成员高度认同印度教治国的理念,忠诚度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鲁迪特说,那就是一群“老年人”,他们仍然生活在当年的斗争岁月中,经过战乱纷争洗礼的这群人如今大多是印度各界的精英阶层,他们有资历、实力、能力去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他们希望印度教文明更加高尚而纯粹。不过这些“老一辈”的很多想法如今已不合时宜,比如他们认为姑娘们就应该身着印度传统的纱丽,而不是时髦短裙或紧身牛仔裤。
在班加罗尔一家知名IT企业工作的萨尔马有不同观点,他觉得国民志愿服务团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印度需要更多这种有爱国热情的年轻人”。萨尔马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高速发展中的印度更需要团结,而印度教就是向心力。现在越来越多有学识的年轻人希望印度强大,而这种强大必须建立在对自身的文化认同中,加入国民志愿服务团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在新德里从事翻译工作的印度人阿军是典型的自由派,他表示不想加入任何组织,但承认加入国民志愿服务团正成为一种时髦选择,“这种时髦就像印度有很多严格的素食者一样”。阿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组织更强调的是文化认同,而这正是当前印度最需要坚持并以此立国的。比如前不久联合国响应印度号召设立‘国际瑜伽日’,这无疑是对印度文化的一种肯定,而这种倡议一定与国民志愿服务团有关。从这个角度讲,国民志愿服务团不再是一个激进组织,而是一个爱国组织,人们对它的印象在改变,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它。”
有清规戒律更强调国家利益
国民志愿服务团中的“志愿”含义广泛,小到邻里互助,大到为国捐躯。1948年,刺杀圣雄甘地的高德西正是来自于这一组织。而这名印度教的狂热分子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被定性为刺客,但在不少印度教徒心中,他一直是印度的英雄,特别是在印度人民党上台以后,纪念高德西的活动有所抬头,这不得不说是某种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回潮。
从莫迪的政治履历看,国民志愿服务团不仅是其开端,更是助推他升至总理高位的最大动力。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民志愿服务团加入到印度人民党组织的政治联盟“全国民主联盟”中,莫迪就此开始在人民党工作,在十多年的党务工作中,莫迪最开始负责的正是古吉拉特邦支部的工作,作为家乡人,莫迪在党务及政务上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信任,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明星。可以说正是国民志愿服务团为莫迪打通了“从草根至总理”的从政之路,这种奇迹在家族政治色彩浓厚的国大党当中几乎不可能。
说起国民志愿服务团出身的政治家,就不得不提莫迪的前辈——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他也是印度人民党首位入住总理官邸的国民志愿服务团成员。这位印度高种姓婆罗门出身的政治家被认为是温和派的印度教徒,从他身上体现出生活简朴、终身不娶、克己奉公等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清规戒律”。
2014年大选之后,印度人民党再度执政,这令同根同源的国民志愿服务团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虽然国民志愿服务团是非政府组织,而印度人民党是执政党,二者身份可以重叠,但加入条件并不一样。据《印度时报》日前报道,人民党党员从人数上讲很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党(约1亿党员),加入人民党的条件相当宽松,普通人甚至在几分钟内就可入党,这种党员人数上的激增更多是为选票服务,很多草率入党者很可能在大选时因为一时利益转投其他党。印度尼赫鲁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加入条件不算太苛刻,但由于涉及宗教信仰,皈依者不但要是真正的印度教徒,还要对印度教文化和国家利益有高度认同。国民志愿服务团的成员在思想上的一致性一部分得益于日常行为规范的管束,比如早晚操练、统一着装、定期学习、有组织地开展援助活动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民志愿服务团不仅是印度人民党的思想根源,更是其核心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