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藏藏医学院编纂出版了《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这部丛书是藏医药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我国建国以来在藏医药学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挖掘整理工作,更是西藏藏医学院承担完成的最大规模的藏医药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在此基础上,西藏藏医学院拟用10年时间在西藏藏医学院建成全世界藏医药文化保存最完整、藏医药古籍文献存量最多、藏医药及天文历算最佳的国际级文献信息研究中心。 倾力调研 目前搜集到800多卷古籍 藏医药学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包含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以及科学的炮制工艺,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没有一个专门搜集、整理、收藏、研究藏医药文化的大型研究中心专门来保护和传承,因此诸多藏医药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底数不清、破坏严重的问题,而被破坏的部分,由于修补手段的落后,又“遭受”了二次破坏。因此,西藏藏医学院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搜集整理藏医药古籍文献的专业团队。 由于藏医药古籍文献分布零散、范围广,导致搜集工作难度非常大,哪里有消息就得去哪里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搜集的古籍文献是从公元8世纪开始的,工作人员在以布达拉宫为核心,以西藏图书馆、自治区档案馆和拉萨、阿里、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市为半径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西藏藏医院院长尼玛次仁说,搜集需前往各大寺院、农户家,拜访民医和学者,目前已搜集到的800多卷古籍文献中大部分是稀世罕见的孤本、绝本,从民间搜集到了200多卷,还有一些是由民间人士无偿捐赠的。 据悉,工作自2010年开始以来,第一阶段的搜集整理工作已完成。西藏藏医学院在已搜集完成的古籍文献基础上,整理出版了一套《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共30卷2700万字,收录了《药师佛祷文五部》、《五行历算秘籍月光》和《时轮历算新月光》等100余部关于藏医药学及天文历算的古籍手抄本,仅《四部医典》就有10多个版本。尼玛次仁告诉记者,第二阶段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已经开始了,该阶段的搜集整理是面向全国乃至国外的,预计于2017年结束,结束后还将继续整理出版一套丛书,共计30本。 高度还原 以古籍文献为母本影印复制 在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记者看到,已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分三种形式(经卷、书、光碟)陈列在馆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套丛书荣获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其主要用于内部研究,并不对外公开。 尼玛次仁告诉记者:“在挖掘、研究、整理、出版《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的过程中,以忠实文献原貌为原则,采用了影印(彩印)方式,直接以搜集来的藏医药古籍文献为母本进行影印复制,利用非接触古籍扫描仪的方式,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扫描、排版、修补、打印工作,充分体现了古籍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人为接触,对古籍文献造成二次破坏。原来的母本在影印完毕后将被保护起来。” 记者还了解到,在第一阶段的整理出版过程中,《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首次打破了藏医药古籍传统编写体例,没有依照内容、年代差异进行划分,而是完全按照原本顺序和页码数量做了排序和分类,同种多版的古籍,根据书法、注解和版本归为一类整理出版。“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影印文本真实地反映古籍原貌,为学术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尼玛次仁表示。 悉心修复 首个国家级藏文古籍修复基地落户拉萨 据悉,西藏古籍文献收藏主要散布在寺院中,由于部分古籍文献历史久远,加之保护不当,破损情况较突出。由于不懂得修复,收藏时主要是通过用面糊粘贴、用线缝补的民间土法进行修复,这对古籍文献造成了二次伤害。因此,为更好地保护珍贵古籍文献,更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藏医药文化,自治区还将在拉萨建立首个国家级藏文古籍修复基地,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藏文古籍修复基地将借助各种专业设备对古籍文献进行书本修复,然后由天文、藏医、书法、佛经等领域组成专家委员会制定修复方案,对缺残古籍内容进行补充,尽力还原古籍文献的原本面目,预计一本文献的修复完成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目前,工作人员正对古籍文献进行年代、书名、作者、尺寸大小等方面的普查登记,对于破损严重、学术价值高的古籍,工作人员将单独对其拍照、扫描进行备份,并抢救性地改善部分重点收藏单位的收藏条件。(文/记者 李海霞 图/记者 卢明文) |
相关阅读:
- [ 04-10]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 04-07]西藏改则县发生4.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 04-04]国务院批复西藏设立第四个地级市
- [ 04-03]西藏 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
- [ 04-02]西藏聂拉木县发生3.9级地震 震源深度7千米
- [ 03-28]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6周年:牢记历史 面向未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